由看的是这些土地未来的巨大价值,所以主动放弃土地划拨优惠政策甚至连零地价优惠政策都放弃,而全部采用出让方式,就是力图将这些项目用地,用更加严谨的法律方式,锁定在蓝星集团名下。而官府即刻收入2个多亿现金,又能解决无数的就业,也是获益匪浅。
官府、工厂、蓝星三方均皆大欢喜,举杯同庆。
马由即刻让星儿给滨城工作组、京城总部回邮件,让他们按之前的计划,安排财务审计团队随即入厂,安排员工考核。即使工人技术不过关,也可按需求安排到后勤、司机、运输、安保等岗位。实在都还满足不了70%比例,再从外部招聘。另外,把工厂的所有设计、研究人员、留任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派往京城蓝星总部及研究院,统一学习蓝星集团自用的制图软件、办公软件,并作为2个月后,上岗考核的条件之一。
另将详尽的工厂改造、装修方案,以及生产组织架构,操作人员培训手册等,发到相应负责人的邮箱。这些准备工作本应让相应的负责人和部门解决,但团队初建,待他们完成这些方案,至少需要2-3个月。培训都结束了。何况,无论是方案设计还是培训教程,星儿可是集合了这个世界的精华,再融合了一些未来世界经验,可比一般人几个月研究出来的要先进太多。
处理完这些公务,马由又和星儿继续琢磨和完善起公司架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以及研究院特有的管理模式和各种条例。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无法假手于他人。马由计划利用这段出差的业余时间,结合咨询会的诸多建议,系统完成和修改完善集团的管理体系。再分别请华国社科院下属的管理研究所,和英国伦敦商学院下属的bgt管理学研究所,给出专业评估意见,马由最终再定稿。
这两家都是管理咨询会后,选定的未来3年蓝星集团管理顾问。
有了滨城的经验,接下来两天时间,原来分配的两个小组按分工分别继续考察,而马由则亲自和拟收购企业中的管理团队进行了短暂见面,通过和星儿的联合感应,对这些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亲自巡视所有车间、基础设施的状况,并让星儿进行了实地扫描。
完成了蓉城项目的考察,蓝星集团和国盛公司有滨城的经验,便车轻路熟地和市府进入了正式谈判程序。
新征土地协商难度不大,无非是价格问题。蓝星集团本来已和国土、规划等部门充分沟通。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地块中选择,没有政策障碍。
企业收购方面的洽谈,相比滨城的项目就复杂了许多,一方面工厂数量多达6家,另外这些企业的权属比较复杂。其中有市府管辖,也有省府管辖,另外还有央企。央企和省属企业,市府只能居中协调,无法直接核准。
三大产业中,特种材料生产基地,选定的对象是“蓉城特种钢铁厂”和“蓉城无缝钢管厂”。这两家都是央企,蓝星集团收购后,计划将合并为“蓝星特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