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米国以及德国等国家分别订购的。为此,蓝星集团公关部还请了议员帮忙游说,加之工厂地址又在尚未回归的弘崆。所以这些设备运输过来未遇到什么波折。
有了德国芯片厂生产线改造的经验,这次弘崆芯片厂改造工程很顺利。马由率领4名工程师助理,更换了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增加了大量的设备运行感应器,加装了机器互联网连接及各种监控设备。最终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最重要的是,将良品率提高到80%-90%,且稳定性极高。所有的改造仅花费了4天、4夜。当然这得益于之前马由在私人实验室准备很充分,虽设备是全球采购而来但生产线是星儿设计的,所以改造升级车轻路熟。
2天的生产测试,马由依据生产线的运行,微调了所有设备参数后,便进行了控制系统的固化封装。并将未来一段时间将要生产的产品图纸、技术指标等输入到控制系统内。也与隐藏在他庄园内的生物电脑主导的局域网并网,纳入了人工智能的监控体系里。
返回内地前,马由召集集团副总裁顾家明、晶圆厂厂长刘景天等高管,在科技园区办公区,对晶圆厂下一步工作,作了明确的部署。
“生产线已调试完毕,今天给各位沟通一下。大家都知道弯岛有家企业名叫湾积电,他们首创了晶圆代工厂这种模式。我们厂的是和他们一样的定位。即将来的业务主要承接全球仅从事设计和研发的芯片企业,这种简称fabless的模式,会越来越普及。这也是全球化趋势所致。传统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一体化idm模式将日益衰落,晶圆代工将成为产业链中重要一环。规模效应才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
几人听到这个定位,心里顿感压力山大。他们都是业内人士,自然对目前全球低迷的芯片行业有所了解。就弯积电而言,他们刚渡过了创业期,于1994年才在湾岛证交所上市。若没有他们张仲木董事长,找到英特尔的旧友扶持,获得一些加工业务,可能弯积电坚持不了9年时间。现在马由也是这个地位,他们一时间,对未来还是感到了一些迷茫。尽管同意马由说的全球化专业分工是大势所趋,但这一天究竟什么时候到来也是一个问题。
芯片虽运用极其广泛,种类也数不甚数。因此,在规划晶圆工厂时,马由就考虑到自家各个晶圆厂的芯片产品定位问题。弘崆晶圆工厂的定位就是面向全球代工,抢占国际芯片制造市场份额。德国和蓉城等地芯片厂则为蓝星集团内部产品配套。这样两条腿走路,迅速树立蓝星集团在芯片行业的地位。
但在座的各位没有马由这么宽的眼界,和熟悉历史发展轨迹。情绪自然有些低落。会议室的气氛好似凝固一般,有些沉重。
马由比他们更清楚历史轨迹,目前弯积电总体还处于第一个10年,这是最困难的时期。若按前世轨迹,他们在1999年开始追赶英特尔。并于2000年并购世大半导体,体量才急剧增大。真正起飞是2005年成功试产65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