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再回蓉城

作者:中帝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好在他的脑域开拓到仅30%,自控能力极为强大,心思一转,便恢复了往日的内敛、自然、亲和的气质。

“有信心快速推广这款软件吗?”马由笑着问到。

“太有信心了,这么好的产品,相信只要知道的人,就会爱不释手。”李阳念念不舍将眼光从电脑屏幕上转移过来。

“行,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我明天要去蓉城。其他地方的工厂建设,你得多费心关注,随时掌握进度情况。”

“另外,你安排人注册一家文化产业公司。首先收购一家出版社。”

“啊!我们要进军文化领域吗?这方面不是应有国家承办的事业吗,企业来做要亏本吧?”李阳有些惊讶。这时全国的文化、教育等领域还没有改革,在人们印象中,文化、教育都是事业单位,而非有钱可赚的企业。虽说出版社是很赚钱。但也是个案。

“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以后再详解。注册文化产业公司时,同时注册一家影视公司,股东是我和国盛公司两方合资。之前和他们董事长陶国庆有共识,若他们若需面谈,可直接来我所在城市。我的日程你可以问丁助理。”

“另外,你抽空协助郑蓉,尽快落实我收购的四合院搬迁事宜。每次回到京城都没有住所,实在不太方便。”

“我会关注的,请放心。”李阳回答到。

李阳和丁雯琪离开后,马由和星儿交流一会,很快就草拟出一篇论文。他仔细审阅后稍加修改,便将论文发送到《科学》杂志编辑部。

这是马由应对方案中的一个环节,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分析《八哥1.0》语音输入法所含各种技术的理论基础、算法原理,以及这些技术带来的前景。给众人画一个人工智能的大饼。论文无论是逻辑、还是理论创新,都会粗浅涉及。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语音识别技术“公开化”、“透明化”。众人可从中发现自行研究也能成功的希望。让一些想私下或暗地里不劳而获的势力,分散一些心思。当然,他文章里面描写的都是一些创意思维,不可能涉及具体编程和算法构架。他很清楚,目前西方主导的编程语言,要完成类似的软件,短时间很难办到。否则也不会自1952年,贝尔研究所戴维斯等人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识别10个英文数字发音的实验系统后,40多年没有明显的进展。

从历史轨迹看,再过20多年,才有一定的语音输入成果出现,但辨识准确率和运用范围不尽完美。且受到终端算力不足,无法存储海量资源等,导致需要网络及强悍的服务器、以及大数据支撑。而马由虽然减弱了许多功能,以待将来不断升级,但目前华语字库和语法等基本数据,通过超级压缩技术,还是可轻松支撑语音识别。

这是马由故意发动的一场新的it业“星球大战”,也一种阳谋。他将人工智能形成的原理和机制,以及人机交互和语音识别等,用严谨的逻辑理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