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皇帝行礼后,戴胄并没有起身,也没有向皇帝开口,而是向右转,连带着向李承乾行礼后才起身。
大理寺卿啊,这样的官员,太子也不能轻慢对待。
所以李承乾也站起身,还了一礼。
待到太子放下手,戴胄才说:“太子虽只有八岁,但是陛下所言不错,奏折之言有理有据,振聋发聩,大半朝臣接连附议,就可见一斑。只是,下官想要问问太子,只为流民,而更改律法,是否妥当?律法树立之初,就是靠着公正严明、判之有据,来确定威信的。
然而,若是太子为安抚流民,而更改了律条,律法的威严何在?威严之所以为威严,就是因为它是铁则,古人有训:‘不可朝令夕改’。若是今日为了流民而开了修改律条的先例,今后再有相似的事情,是否还要修改?
下官任职在大理寺,平日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法外不外乎人情’。但是为了律法的威严,下官不曾有一次徇私。今日太子若是一意孤行,还请先烧掉下官的帽子。”
说完,戴胄摘下帽子,放到了李承乾的脚边。
看着戴胄这熟练无比的动作,李承乾差点气死。
出现了,没理就耍赖技能!
戴胄虽然也是有理有据,可是他却还是搬出了这个手段。
自知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对抗朝廷大部分官员的他,除了讲出自己的理由外,也只有拿“辞官走人”当作一种威胁了。
讲道理,两世为人,李承乾还是最讨厌这种人。
官帽就在脚边,李承乾知道,自己只要抬起脚,狠狠的踩上去,戴胄就要辞职回家,律条也能不再有一丝阻碍的修改。
可是抬头遇到戴胄那坚定无比的眼神,这样残酷的事情,他终究还是做不出来。
虽然死板,但是不得不承认,大理寺有戴胄这样的人坐镇,可以说是大唐的幸运。
封建社会的法律,很多时候都是拿捏在皇帝手里,对外有强烈的约束力,但是皇帝想要怎么践踏,就能怎么践踏。再加上大理寺本来也有处理官员贵族案件的职责,涉及到谋反之类的案子,有戴胄在,能少死很多人。
不能踩啊!
偏头看向还坐在原地的魏征,李承乾差点直接喊出来。
你这个老混蛋莫非是在睡觉或者修炼?怎么还不站出来啊!
难道你指望孤这个八岁的孩子,对抗跟你同一级别的戴胄?
似乎是感受到了太子的视线,魏征睁开了眼睛,转向这边,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个笑容....
怎么说呢,居然见鬼的有点温暖?
魏老贼的这个诡异笑容,差点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若不是有对戴胄的尊敬在,李承乾很可能就忍不住出脚,好结束这个停顿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