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也对,那就等你点了状元再说。对了,什么时候殿试?”
“榜上说定在八月二十二殿试,到时候会有专门的书报送来。”
“那你可得加把劲,大伙就等着你高中魁首哩。”
“呵呵,状元又不是大白菜,哪有这么容易,说中就中。”
叶治挠了挠头,低调,一定要低调。
第二日,入闱殿试的喜报就到了太学,此次太学有近三百人参加省试,一共入闱十六人,比例已经是很高了,不过可惜的是庄珑和王十朋都未上榜。
殿试是科举考试最华彩的乐章,殿试前三天,要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殿试只考策,限千字以上。
殿试这天一早,梁红玉亲自把叶治送到了东华门外。
殿试的安检比省试还要严格,身上有无绣体私文都要查看,东华门外一个个细细地查验了,才由侍卫班直领着到殿试的考场——集英殿,集英殿的殿庑下早就排好一张张桌椅,考生们陆续按位置入座。
入了座,考试官再次一一查验了考生的准考证,到了辰时中,随着一声“放卷”的号令,殿试正式开考。
叶治拿到卷子一看,今年的殿试策题只有寥寥两行字:“卫鞅变法而秦独霸,王莽改制而新败亡,事同而功异,何也。”
考题核心是论变法,变法是当下人人都在谈都在说的热门话题,题目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比那些冷门的话题要更难。
因为这样的题目往往容易大众化、套路化,那也就意味着区分度不高,很难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
好在殿试的时间充分,可以慢慢地构思,而且殿试比省试有一点不同,答题用的卷子是考生自己带的,可以先在空白卷上打打草稿,叶治上辈子就养成了列提纲的习惯,这比打腹稿强多了。
按照题目来说,有很强烈的清算王安石变法的意味,但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陷入到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僵化思想中去,毕竟题目中有商鞅变法秦独霸的内容,关键的落脚点还是如何因时而变。
随着一层层剥丝抽茧般的深入思考,叶治心中也逐渐有了答案,中午吃过殿直提供的午饭,稍稍闭目养了一会儿精气神,叶治开始正式动笔。
叶治的答题思路受上辈子的影响非常大,先是分析了商鞅变法和王莽改制的历史背景,一成一败的原因和得到的经验;再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深刻教训在哪里;接着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社会发展论下不能一成不变,关键在于如何变。
并从如何研判大势,如何因时因势而动、精准施策,如何得人用人,具体执行等方面,具体论述如何才能变的成功。
最后,再指出当前形势下朝政一些得失利弊之处,以及自己的对策建议。
宋朝皇帝特别爱看这一块内容,以显示自己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