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村原本有600人,抢收粮食后,人口达到1000人,打下孝贤圩后,人口暴增到了3000人。
新增加的人口,经过李旭魅惑,在几天之内,就倒向李旭,真正为李旭所用,形成新的生产力。
孝贤圩一战,证实了人民会的实力。
李旭也就不再龟缩在雁红山附近,收完粮食后,他让战斗组四处扫荡,范围扩大道周围五十里。
五十里范围内,所有未迁走的村子,路过的难民,耸立的豪强村寨,一路横扫,没有一合之敌。
一个月后,人民会的人口达到1万人。
这1万人,李旭亲自讲了三天课,他们就死心塌地的跟着李旭干。
人多了,工业大发展,就遇到了新的困难。
最重要的是动力不足。
因秋天已过,将要入冬,雁红山下的河流河水骤降,水轮机不能有效动力。
还有,就算河水充足,现在钢铁产量大增,水力也不够用。
李旭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试验新的动力。
他首先想到的是电力。
河水通过水轮机转换的水力,效率太低,如果转换成电力,效率会高很多。
水力转换电力的关键在于电机,电机的原理主要就是切割磁感应线,左右手定则。
历史上电机出现很晚主要是卡在电力原理上,这当然难不住李旭,他一边研究,一边编了一本电磁学原理,扔给手下,让他们跟着学。
电机的原理的确很简单,技术要求也不高,但在这个时代,想要造出来,也颇费力气。
李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磁体的寻找,自然界中的天然磁体很少,而电机学要磁体形成一个磁场。现代的磁铁都是工业制造的,李旭问了很多人也没人知道相应的磁铁,让他空有本事,却施展不出来。
后来还是一位大夫了制造永磁体的方法,此法取自于北宋仁宗年间,曾公亮主持编纂的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指南鱼的做法。就是将铁片烧红沿着南北方向摆好,然后淬火,用地球磁场给他上磁。
对李旭来说地球磁场弱爆了,于是李旭先用天然磁体做了一个电机,然后用银丝做了一个磁线圈,电磁线圈里产生强大的磁场,再将烧红的铁棍伸入磁线圈里淬火。
人工磁场上磁的效果奇好,就这样李旭积少成多凑成了大量的磁体。然后就方便了,李旭亲自打造了连接水轮机和电机的传输转轴,就和现代汽车的动力转轴类似,用水力驱动水轮切割磁感应线,电力从漆布包裹的铜线里传输出来,一种新能源诞生了。
可是尴尬的时刻到来了,电是搞出来了但是没法用。先传输出来电是由水力制造的,而电力无法传输的太远,虽然制造的是交流电,但是电压太低,传输的损耗太大。
李旭也不是没试过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