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作者:姿然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噗!”

锦绣文章烨烨生辉,代表的是浩然正气,儒门道理再度于宁采臣身上复苏。

儒门传世数千年,哪怕如今道理崩殂,也是瘦死的骆驼,成为正气源头,道理天柱的宁采臣,一旦复苏其超凡伟力,未必就在这乱世王朝的法网之下。

但在法网与正气这两个皆是走向没落的超凡伟力角出胜负之前,首当其冲的,该是以身唤来法网的长安知府。

宁采臣是儒门代言人,正气源头,道理天柱,可他不是,受到无形之中的儒之道理和法之律刑之间的对撞,只是代行者的长安知府,如何能够承受其重?

鼓楼之前,长安之中,身为长安最尊最贵之人,长安知府半跪于地,一口心血吐出。

无形之中,似乎有千夫所指,万民唾弃,亿万言语,压在他的脊梁大龙之上,将他压倒。

“宁采臣,你逆君令而不从,怎么可能问心无愧,文胆仍坚?”

长安知府嘴角仍旧在不住渗血,可他仍旧昂起头来,眼中满是不解:“你们儒门这些伪君子,虽然满口的仁义道德,可若是真明着乱了礼仪纲常,文胆就会自裂。

你怎么还能调用这天地浩然?”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宁采臣笑着俯下身子,随手一指,那没有抗手的浩然正气,席卷而出,那横冲直撞的妖尼姑,被正气席卷,定于原地。

隐约之间,有恶臭袭来。

“让我给知府大人解释一下。

意即,其自身德行礼数端正,便是上位者不发布命令,下位者也会去实行,但若是德行礼数不端,哪怕发布命令,也可不遵守。”

说到这里,宁采臣正了正衣冠,朗声开口,十里长街皆可听闻。

“采臣来长安,也有些时日,前些日子给大家讲过,所谓儒,礼为基,仁义为核。

礼不仅仅是礼数,更是一种秩序,一种潜移默化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

方才我说,法生于儒,这不是侮辱法家,且不说法家源头韩非李斯,便是儒门诸子荀子之徒,其精义也大多依托性恶而出。

单单是一点,我儒门千年以来,礼教延绵,所谓道德秩序,已然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不于书面,却已然约束他人的标准。

这,就是法之雏形,所谓法之极刑约束的,不过就是道德之底线,而礼之要求之上线,却是法律所不能为之的。”

宁采臣又一指,指向长安知府的赤色孔雀补子官服:“按本朝礼部制度。

三品以上大员方可着赤色外袍,文三品方可绣孔雀。

可文一品凤凰所代表的丞相自太祖之后,再不设立,文二品仙鹤,便是六部尚书的位置。

文三品孔雀,该是六部侍郎,老翰林,按察使等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