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经济。
所以他此次借着避暑的名义,前来涿郡,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察和建设涿州城。
此行他带来了秘书省负责政策参谋方面的官员,还有工部、商部、户部等部门相关人员,负责考察和做出初步规划。
出门前,他已经就此事与内阁大臣们商量过,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大汉的经济的确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具体到每一个地方,却极度不平衡。
目前东北、西南和极北地区,都十分落后,与中原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没办法,造成这样的局面,有着太多的原因,地理环境,基础设施,还有文化底蕴等等。
眼看着如今中原地带日趋稳定,所以刘志和朝中大臣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眼光转向了更贫瘠的地区。
三地相比,东北部的基础明显要好得多,那里土地肥沃,早期又是移民的主要地方,因此而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
当然随之而去的还有儒家文化,十几年的交融杂处,原先此处的鲜卑人也慢慢接受了中原文明。
为了发展那边的农业,打造一个新的大汉粮仓,刘志很早就派人在那边修建的类似于后世农技站的地方机构。
不仅仅是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更要负责免费借贷种子和农具。
后来成立农学院之后,刘志也特别在东北建立了一座分院,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只是由于人口数量不够,所能种植的面积不多,所以产量虽然大为提高了,但依然算不上是国家粮仓。
整个大区域内,缺少一个成规模的副级行政中心,以此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后世来客,当然对古老的涿郡不会陌生,自明朝开始,他便成为了新的都城,然后一直延续下去。
从海上回来之后,刘志亲自在涿郡城考察了半个月,然后与相关官员们汇总资料。
此时的涿郡城,仍然是个军事重镇,但随着中原地区的繁荣,它也受到了辐射。
再加上大运河的修建,附近又建立了北方海港,因此贸易地位也日趋重要。
总的来说,涿郡城是个欣欣向荣的希望之城,有些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因为自战国和先秦以来,涿郡就是抵御胡族的重要关口,整个城市都是以军事基地的样式修建的。
所以当时考虑的并不是经济,凭借着险峻的山势修筑,现在他的历史使命早已削弱。
所以新的涿郡城,应该要将地址挪到平原上,否则没办法持续发展。
当然,重建一座城池的代价实在是太高,刘志主持众人商议了几次,决定放弃修筑最常规的城墙。
古代城市之所以要高筑墙,主要还是从军事和安全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