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来考虑的,现在大汉的情况早已改变。
所以新的城市规划,也应该与时俱进,而涿郡新城,就将是首开先河之地。
放弃城墙,在成本上起码要节省三分之一,怎么看都比较划算啊。
把节省出来的资金,用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岂不是更好。
这批官员当年都曾经亲自经历过洛阳新城区的建设,具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城市区域以道路来区分,差不多呈正方形,被贯穿东西南北的笔直大道,整齐地分为九宫格。
中心地带是地方官府和官学所在地,东西南北都设有居住区和贸易区,但主要的贸易区还是东西二市,规模也比其他地方大得多。
这也是大汉城市的常规划分,也因此买东西,才成为后世的口语,原因就在于此。
南市主要是富人区,而北市则是手工作坊的聚集区域。
除此之外,刘志最重视的便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修建,作为现代灵魂,他清楚地知道,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后续发展。
试想想,一个污水横流,臭味薰天的城市,哪怕其他方面再出色,那也很难让人舒服得起来。
洛阳新区建设的时候,刘志对地下排水系统,就进行了首次规划。
至于效果可以说是出奇的好,让洛阳人看到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全新城市。
后来,他对于皇宫和老城区也进行了逐步的排水系统改造,这样的洛阳城,才配得上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更逐渐成为整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如今在涿州城的规划中,此系统已经日趋完善,而工部的官员们,对此也早已驾轻就熟。
当然考虑到现在的涿州城人数并不多,就算加上部分周边居民,人口也刚刚够两三万。
如果城市修建的太大,到时候不但花费巨大,而且还会成为一座空荡荡的城市。
但如果修建得太小,对于涿州城后续的发展有十分不利。
因此他们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先修建一座五万人左右规模的城池,到时候再想办法从周边地区迁入一些人口。
在修建的时候,就已经为后续的扩张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井字形的道路和正方形的外形,都有利于将来向外围辐射。
而且目前的城市规划,也不会过于劳民伤财,给国家财政造成紧张。
当然,修建城市所需的劳力,都可以从周边征调,他们将来也会是城市的首批居民之一。
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是除了大运河的修建之外最大的了,所需要的时间跨度也非常的长。
刘志估计怎么着也要五六年的时间往上,不过付出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将来整个东北地区,都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越来越繁荣,涿郡就是下一个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