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之间一直都靠纸笔来交流,刚开始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时间长了,刘志却发现了这种方式的好处。
东汉等级制度森严,君臣父子之间说话规矩极严,虽然刘志当皇帝之后,有意将许多礼节都进行了简化。
但有些东西早已经融入了整个社会,即便要进行改变,也只能潜移默化,一点点的来。
所以几位皇子,在刘志的面前都十分的规矩,哪怕调皮如刘瑜,也一样毕恭毕敬。
因此父子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都处于刘志讲解,儿子们只能洗耳恭听的状态。
这使得他根本没办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但现在通过写信,儿子却能心平气和地与之交谈。
刘瑾是个比较早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很有想法,他对大汉的现状,有着自己的初步认知。
认为如此庞大的国家,单单靠一个英明的皇帝去统治,风险太大,唯有成熟的制度和结构,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这让刘志微微有些惊讶,他的想法比大多数的成人都清醒。
要知道他能有这个觉悟,完全就是因为来自后世,接受了太多超越时代的浩瀚资讯。
从这一点上来说,刘志觉得儿子比他优秀多了。
他忽然兴起,开始慢慢地刘瑾讲解现代知识,从日常资讯到各种社会制度,以及后来的各种哲学知识……
也没有具体非要给他灌输的意思,就是漫无目的,什么都说一点,就好像平时聊天一样。
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增长刘瑾的见识,让他了解更多不同的世界,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至于到最后,他能走到哪一步,谁又能完全控制呢,最多只是引导罢了。
受到启发的刘志,也开始给次子刘震和小儿子刘瑜写信,通过多次的沟通,慢慢地知道了,刘震其实是个特别有才华的孩子。
他对文化特别感兴趣,喜欢写文章,作诗词,而且还颇有天赋。
在信中,他终于鼓起勇气,向自己高高在上的父亲发出请求,想暂缓成亲,去游遍名山大川。
年轻人,哪个没有梦想,刘志经过慎重考虑,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又专门让他挑选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出发。
当然,背地里他还是派了一队龙麟卫暗中守护,免得出现什么意外。
至于他最担心的小儿子刘瑜,竟然是个工科男,他对格致学非常感兴趣。
以他那个活泼好动的性子,只要做起物理小实验,却能完全沉浸其中,一连数个时辰都心无旁骛。
刘志询问了他的老师,发现刘瑜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于是让他每日抽半天时间,去科学院学习。
在那里,刘瑜简直如鱼得水,如果将来他能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为大汉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