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投石问路

作者:共赏清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再作答,刘志便越过这个话题,开启了第二个策论题目。

“大汉近年气候多变,旱涝灾害频发,而大多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担负起灌溉和饮水作用,问可有解决之道?”

又是一个贴地气的民生问题,让在座的大臣们,神色渐渐都凝重起来。

这些问题陛下与其说是在考验殿试考生,不如说是在问策满朝文武。

汉代很重视水利兴建,修建了著名的成国渠、龙首渠、白渠、六铺渠等等。

但基本上都是在西汉时期修筑的,东汉时期也进行了一些维修,直到顺帝时,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朝廷认为暂时不需要大型的水利工程,所以将兴修水利的任务下放给了地方,由各地自行负责。

直接的后果就是,几十年来,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再也没有维修过,而气候又反常,水灾频发,毁坏了很多原有的水利设施。

这一切,朝廷并非不知道,只是当今天下问题太多,朝廷权力更迭频繁,光是处理地方叛乱和边境问题,就够让人焦头烂额了。

在此情况下,吃力不讨好的水利维修事宜,根本鲜有人关注。

即使是有忧心民生的地方官上书,但因为缺乏朝中势力的支持,人微言轻,也无济于事。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全国现有的水利设施大多数都已经瘫痪了。

地方政府也不是个个都听之任之,也有心忧天下想为百姓们做点实事的,只可惜能够服劳役的人口越来越少,地方财政又负担不起,有心无力,也无可奈何。

但现在,皇帝借着这样的场合突然提起,所释放出来的讯息,很显然是在投石问路。

“陛下,在下南阳岑晊,认为朝廷应该将水利权限重新收回,集中人力物力,统一安排。”

说话的人亦是一名三十多岁的儒生,气度不凡。

“尝闻黄河泛滥,沿途百姓深受其苦,抛家弃子无处容身。

而以一县一郡之力根本难以完成这般浩大的治理任务,非国家无以胜任。”

黄河在汉代多次决堤,当年汉武帝时决口后,甚至长达二十年泛滥成泽。

后来武帝下决心治理黄河,将之改道而行,并疏通了河道,使得此后多年未有决堤发生。

大汉朝廷最后一次治理黄河,是在汉顺帝中期,此后权力下放,如此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便再无人提起。

偏偏近年来天气失常,虽未有发生大规模的决堤,但依然岌岌可危,为两岸百姓带来了不少影响。

看来这位南阳岑晊,平日里还是很关注民生的。

紧接着,又有数位考生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但总体来说,都赞成由朝廷统一调度,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区别。

就在众人以为不会再有任何新见解之时,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