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军扬眉吐气,一血前耻,全旭也凭着此战获得了军界的认同,得到了老将军第五坊的器重。
同时也得到了刘志的关注,破格提拔他为羽林军右郎将,并允许羽林军扩充到两千五百满额,与虎贲军规格相等。
他很想看看,这个全旭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往后又能带给他多少惊喜。
乌桓与鲜卑被彻底纳入大汉版图之后,刘志本来打算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拿下北匈奴。
但问计于群臣之时,却遭到了反对,理由是这三地的统治并未站稳脚跟,一旦与北匈奴和乌孙等地开战,容易后院起火。
大汉兵力太薄,即使刘志已经将规模扩大了两倍还多,常备军的数量,仍然不足以支撑远征计划。
刘志想想也有道理,便暂时停下了征伐的脚步,打算把新征服的土地稳固下来再说。
第一步,自然是在新的边防线上部署军队,乌桓、辽东与辽西合并之后,刘志进行了重新划分。
分为乌桓都护府,辽西都护府和辽东都护府,派遣了三地的都护府都督,设置常驻的了乌桓将军,辽西将军和辽东将军。
第二步,迁徙移民,三地都是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尤其是辽东,也就是现在东三省加上朝鲜的面积,比较适合发展农耕。
只是大汉人民对那些地方都抱有偏见,认为是苦寒之地,原住民又是茹毛饮血的化外之民,难以相处。
这个刘志倒是不担心,朝廷加大宣传力度,再给出优惠政策,凡是志愿移民的,男丁分配土地一百八十亩,其中八十亩为永业田。
就连女子都可以分配三十亩永业田,头一年的口粮朝廷免费提供,不需要返还,条件是五年内不逃跑。
修房子的树木可以免费砍伐,另外朝廷将派专人烧窑,所有出劳役者,可免费获得红砖和黑瓦。
这年代,修房子以木头为主,还没有开始流行砖瓦,即使有也是土砖。
刘志早在编撰《农经》时,就已经把烧窑的技术写了进去,又派人专门研究,反复实验,现在已经掌握了熟练的烧窑技术。
辽西和辽东都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如果没有砖房抵御严寒,确实很难度过。
随后刘志又将烧火炕的技术传播下去,使得冬季变得更加容易度过。
而辽西那边的移民,却是分配草场,汉民以各种工匠为主,都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百姓们现在只能用皮毛御寒,去年皇庄栽种的棉花,在精心侍弄下,获得了大丰收。
今年,全部的种子都被在大汉各地播种了下去,经过这一轮收获,种子的数量基本上就够用了。
相信明年,大汉的纺织业就可以再添新成员,那就是厚实细密的棉布,还可以推广棉袄和棉被。
总之棉花即将成为大汉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