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戳,轻易就能戳出个洞来,显然不合格。
第二批与之相比,却矫枉过正,明显太硬了,还没凝固就已经有了开裂的迹象,也不行。
第三批刘志感觉还可以,凝固得差不多了,软硬度也不错,要知道现在是大冬天里,凝固得慢情有可原。
就是拉到现在,普通的水泥也就这样子了,唯一的缺陷就是比现代水泥粗糙些。
这是受粉碎技术所限制,怪不得他,就这样已经完全能使用了。
“第三批水泥,有没有已经硬化好的地面,带我去看看。”
如此冷的天气,他可没时间在这里等着它彻底固化,只能看看成品效果了。
阮齐赶紧将刘志带过去,那里已经用水泥打好了一块地面,又拌沙灰修建了一间房子。
刘志仔细检查了一番,还好,没有开裂,只是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收光,所以地面看起来比较粗糙,不够细腻光滑。
修好的房子比单用石灰和沙子的要牢固多了。
阮齐却遗憾地道,“惭愧,这墙面比拌糯米汁的要差多了。”
刘志一阵无语,谁都知道浇筑糯米汁墙的牢不可破,关键是你用得起吗,糯米产量低,价格昂贵。
一段灰不溜秋的城墙,在粮食匮乏的古代,其造价可以用穷奢极欲来形容,连他这个皇帝都承受不起。
还是水泥便宜又实用。
“以你现在的技术,如果投入生产,每月能有多少产量?”
这一点阮齐应该早就算过了,立刻就答了出来。
“回禀陛下,若是建一个两百人的作坊,每天能出产大约两千斤。”
他为人谨慎,所说的数量一般都是保守估计,古代工具简陋,生产水泥所需的煅烧过程,以及最后的粉碎过程,没有机械帮忙,都会很麻烦。
尤其是粉碎,基本上都要靠人力加大锤来完成,严重拉低了速度。
刘志皱了皱眉头,“若是用水碓,能否提高产量?”
阮齐笑道,“回陛下,这本就是算计了水碓的速度。”
东汉时,对于水力机械的开发,非常迅速,用来提水的水筒,舂米和粉碎矿石的水碓,还有用来带动冶铁鼓风机的水排等等,都已经出现。
刘志忙于国事,对于这些水力机器没怎么关注过,看来这是他的疏漏,水力资源开发好了,也能促进生产发展。
此时的水碓还是单碓运作,转化率底下,他记得在历史课本上看过唐宋时期的连击碓,最多可以同时有四根碓工作。
能够有效利用水能。
实际上连击碓只在单击碓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成了,汉代人完全就是受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没有想那么多罢了。
所以只要他稍微指点一下,连击碓很快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