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名尚书陪同。
长安京兆尹直接赶到扶风郡接驾,可见这次祭祀活动有多么的隆重。
汉朝的祭祀仪式有着完善的程序,并成为一种国家祭祀制度,一直到清朝灭亡时,郊祀活动基本上仍延用汉制。
祭祀所用牺牲,一般为牛、羊、猪,唯有在祭祀蚩尤时往往只用猪、羊。
先秦时期常用的人牲,在汉朝是不用的,除非遇到特别的祭祀活动,如战争,才会用俘虏来祭祀战死的英灵。
祭祀当日由太仆亲自为皇帝驾车,京畿卫大将军陪乘,名曰大驾。
其后分别为司马车乘,辟恶车乘,记道车乘,靖室令车乘,都为四马驾御的规格。
然后是象车、鼓吹乐队十三人,演奏规定的“祭祀歌”,如《安世房中歌》、《郊祀歌》等。
《郊祭歌》为汉武帝时期所创作的宫廷乐歌,刘彻命令才子司马相如作词、李延年配乐。
再往后是式道侯二人,长安都尉四人,长安亭长十人驾车,长安令,京兆掾史等等。
随同的各部属官,随从,掾吏等等浩浩荡荡,再加上护驾御史,谒者仆射等等,一眼望去,如一条长龙一般。
各种礼仪车乘如武刚车、九车、云罕车、皮轩车、闟戟车、鸾旗车、建华车,看得人眼花缭乱。
在此之后,是长安当地的名门世家代表,他们有幸被选中,随同皇帝祭祀,这自然是无上的荣耀。
因此个个都表现得庄严肃穆,尽管天气已经开始炎热,却全副厚重的礼服,无一人懈怠。
最后是一队队的罼??旗,御马队,十六副符节,华盖若干,刚鼓,金根车等等列满道路。
场面之宏大,让长安百姓们大开眼界,这样的事情,可是已经有二十好几年不见了。
如今长安城里的年轻人,根本没机会见识到,而那些曾经见过汉顺帝祭祖的中老年人,也一样感慨万千。
“先帝时可没这么大的排场,还是当今陛下有气势啊。”
这次祭祖的确规模宏大,花费也惊人,要不是这两年国家强盛了,还真负担不起,只能降低规格了。
说起各种祭祀仪式,在汉代那可是名目繁多,时祭、月祭、年祭,四季祭祀等等。
什么祭昊天,祭后土,祭太一、祭黄帝、祭蚩尤、祭祖,播种、秋收,节日,祈祷风调雨顺之类的。
规定必须举行的祭祀活动,一年之中就有二十五次之多。
其余因为特殊情况举行的临时祭祀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汉朝皇帝大多数都热衷于祭祀,其中最夸张的便是汉哀帝了,据说他生病时,一年祭祀达到三万七千次,平均每天一百多次。
这数字足够让人瞠目结舌,当然这些祭祀活动并不是他亲自举行的,西汉时流行巫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