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在山下扎营,残酷的围攻战开始了。
为了困死他们,叛军想出了厉害的一招,将流过梳乐山的河流截流改道。柳中金蒲二城这一带气候干旱,地势又高,缺水可是攸关生死的大问题。
将士掘井近四十米,仍不见水,干渴不堪,连马粪汁都挤出来喝了。耿恭见状,整顿衣裳,拜井,向上苍祈祷,又亲自下井挖,终于挖出了泉水。飞泉涌出,众军欢腾雀跃,耿恭让大家先别喝,而是用来拌泥,做成石块,用来防守叛军攻山,并洒水给叛军看。
叛军见断水源不成,只能撤到远处,决定围点打援,想耗光他们粮食。
十一月,救兵不至。
即使深陷绝境,耿恭仍在坚守。
粮食用尽,最困难时,只得把身上生牛皮制成的铠甲放锅里煮软,再切块吞嚼充饥。等皮甲吃完,他们将弩也拆了,把上面绷着的皮条和制作弓弦的兽筋煮了果腹。武器是战士的第二生命,可为了稍填肚子,这些都顾不得了。
耿恭与手下协力同心,决心死守梳乐山。
听至此处,苏瑾提笔写下: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
由于战争和缺乏粮草,耿恭部下不断有人战死、饿死、病死。
叛军首领认为,山里已没有力量抵抗。原本就只有数百人,硬生生扛了一年多,死的死,伤的伤,估计也就剩几十人了,他就派出使者招降,并开出很好的条件:投降就封王、给女人。
耿恭大喜,艰苦的日子终于到头了,这是一年多来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今晚有肉吃了。
于是假意应允,将使者诱上山来,亲手杀死后,就在山头烤了吃。
叛军大怒,决定一个不留,将山上的士卒全部杀死。
耿恭和将士,将家书写在彼此的内衣上,并约定,活着的人定要将死者家书,带回给家人。
叛军攻山,始终攻不下。
年底,被困士卒迎来了曙光,两队一千人的精骑从江夏城出发,前往救援被困孤军。
一路奔波劳累,看到的袍泽惨死,远处金蒲城叛军旗帜飘扬怒火在心中燃烧,救援士卒先是攻打金蒲城,将城中叛军屠杀殆尽,然后行至柳中城,又是一番大战,早已疲惫不堪。
关于是否要继续寻找可能幸存下来的袍泽,出现了分歧。
还是一位耿恭的老部下站了出来,跪地泣血求援,这才继续寻找,好在出了柳中城四十余里,便发现了叛军围困梳乐山。
最终救回了被困的士卒,回来路上缺医少药,幸存的二十六位士卒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归途。
只剩下耿恭带着一老一少两位士卒,安全回到江夏城。
年轻士卒抹着眼角的泪水道:“可惜,兄弟们的家书早在战场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