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量子纠缠

作者:钱鸿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唐文哲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打开手机微信是同济大学自己的博士生导师丁文俊发来的消息:“唐文哲同学,最近你是否注意到中国的‘敦煌三号’冥王星探测器首次在冥王星的地表采样得到存在磷化氢的确切消息,这是深空探测中一个重大的突破,也证实了你一直以来对冥王星存在生命体的猜测,有时间我们详细讨论一下,切盼。”

这是要追溯到在同济大学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唐文哲的导师丁文俊是一位深空探测的权威,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提出了一系列深空探测中的哲学思维模型的研究,这大大影响了唐文哲对深空探测的兴趣。

由于唐文哲有很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突破能力,很快在深空探测领域得到了大量的信息,随着中国深空探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的深空探测矩阵天线的投入使用,使得业余探测宇宙背景辐射成为了可能,但是中美之间在深空探测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1977年9月5日,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开创了深空探测的探险之旅,携带一张镀金铜质磁盘唱片,内容包括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以及115张照片,向可能存在的“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

大多数的深空探测者包括唐文哲的导师丁文俊对土卫六上存在生命体抱有更很大的兴趣,认为土卫六是适宜地球人未来移居的榜首,土卫六地表分布着许多大型湖泊状盆地,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

土卫六的表面重力极低与月球相当,但又拥有浓厚大气层,其表面的大气压约为地球的1.5倍,浓厚的大气加上非常低的表面重力,令登陆和起飞更容易,也正是这一点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唐文哲与导师丁文俊的深空探测研究的方向却完全不同,两个人在研究时经常发生争执。

唐文哲从物理学的角度认为宇宙中存在一个与地球相识的‘平行世界’或称‘平行宇宙’。平行宇宙的概念,并不是因为寻求未来地球以外的人类适宜聚集地提出来的,它得益于现代量子力学的科学发现,因为量子力学有个基本的定义就是量子的不确定性与‘量子纠缠’。

在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在观察量子时发现,每次观察的量子状态都不相同。而由于宇宙空间的所有物质都是由量子组成,所以这些科学家推测既然每个量子都有不同的状态,那么宇宙也有可能并不只是一个,而是由多个类似的宇宙组成。

唐文哲经过对物理学的“量子纠缠”理论的研究认为:用特殊的技术可以把原子级别甚至更小的一个粒子‘切割’成两个小粒子,那么“切割”后的粒子就组成了一个纠缠粒子系统,无论两个粒子相隔多远,若当我们用某种方法改变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也将瞬时改变状态,这种转态变化的速度远远高于光传播的30万公里/秒,量子纠缠的速度可能没有任何限制。

丁文俊导师则认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