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青千

作者:干卿底事涅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不行,做不出像样的东西来;他也没有招到好帮手,有个哥们说要来,让他等了大半年,后来去了美国当博后;另一个刚来,还没出成绩。我老婆实验室在他们隔壁,都说他最近两年,天天在实验室呆到两三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还是不行。听说他已经在吃抗抑郁药了。”

右边的老师乙也开始发表见解:“大部分青千都是直接从博士后转pi,自己当老板,听起来很爽。但当pi,意味着自己建实验室、组团队、找项目、教学生,除了学术之外,还要有情商、会管理、能沟通协调。青千五年要五篇一区或者国家奖,时间的确太紧张,咱们现在根本没给年轻人学习、沉淀的机会。”

“姜平最大的问题是他太老实了,管不了学生和博后。他在伯克利,自己一个人,三年发了三篇一区的。回来以后,居然七八个人还做不出三篇。”后面的老师丙大概也了解一些内情。

听到“老实”这个词,老师甲皱眉,“伯克利是什么平台?全美化学排名第一。实验室条件全世界最好,什么都是现成的。他只要好好干活就行了,不用管那些乱七八糟的。自己当pi,一切从头开始,光组建实验室就花了大半年,买点进口药品和设备,报个关就要几个月。当然没那么容易!”

老师乙面带微笑地和稀泥:“困难当然很多很多,但说到底,还是他没有适应职业转变。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带团队,转变其实非常大,不是单纯会做科研就成的。pi需要领导力,现在大学里很少有这种训练,大部分人都是在工作中摸索锻炼出来的。话说回来,领导力这个东西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锻炼出来的。另外,五年的考核周期,的确有点短,稍有不顺,就可能完不成。”

“可是美国的助理教授也一样啊!五到六年,必须拿出过硬的成绩,否则就得走人。”老师丙继续做思考状,“美国人也没有抱怨啊!”

“我们照搬发达国家的政策,可是没有考虑我们有没有同样的软硬件。”老师甲侃侃而谈:“欧美名校一般都有几百年上百年积累,平台和硬件比咱们好太多了!还有,全世界最好的人才都愿意去欧美,就像放了姜平鸽子的那位,宁愿去美国做博后,都不要我们的讲师位置。说白了,还是咱们底子太薄,人才和技术积累都不够。”

老师丙若有所思地说:“化学系已经好几年没出院士了,有点急躁也在所难免。”

“也不能这么说吧!咱们学院倒是院士一大把,最近十年每次增选都有,但咱们的青千考核要求,不也一样高吗?”张博终于按捺不住,加入了团战。

姜平是我国的第一批青千,一五年底是他们最终的考核期限。“三年一考评,五年非升即走”,青千们五年的科研成果,除了要通过严格的国际评审,还得通过学校的考核,才算过关,才能拿到正式职位。

但是这个聘用制政策到底该怎么执行,会不会真有青千因为过不了考核而被辞退,现在都还是个未知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