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手里买了两小间破旧的柴房,简单修缮后,在省城安了家。
朱高远和李军托人给两个孩子在附近村里落了户口。小梅白天在朱家干活,晚上回家给孩子们做饭洗衣服改作业,又当爹又当娘,日子很苦。好在两个女儿很懂事很争气,刻苦读书,给小梅省了不少事。
朱樱七岁的时候,妈妈参加援非医疗队,去坦桑尼亚待了两年多。爸爸工作忙,爷爷奶奶在绵阳的大山里工作,樱樱被送回到庐城外婆家。小梅帮着李军和朱高远照顾朱樱的饮食起居,尽心尽力。
朱樱夜里发烧哭着要妈妈的时候,小梅便抱着朱樱唱山歌,渐渐冲谈了她离开母亲的哀伤。朱樱与年纪相仿的张娟张慧玩得很好。两年多以后,妈妈回国,准备接朱樱回燕京的时候,朱樱死活不愿意。外公外婆、小梅阿姨、娟子姐姐和小慧妹妹劝了大半年,给朱樱各种保证。外公还立了军令状,终于哄得朱樱回了燕京。
零四年朱高远再次病重,小梅将两个女儿接到朱家,和李军一起没日没夜地照料病人。虽然医护人员、妻子和保姆多方精心照顾,但朱高远最终还是没能熬过去。家里就只剩下李军和小梅相依为命。
朱高远刚去世的那几个月,李军每天浑浑噩噩的,但又不愿意去燕京。朱若梅便请小梅和张娟张慧住在朱家,陪着老太太渡过了丧偶之后最困难的那一段时间。
小梅的两个女儿陆续考上了大学,大女儿金陵审计大学毕业后留在金陵工作,小女儿也考上了东南大学,姐妹俩都准备在金陵发展。两间旧房被征地拆迁,开发商给了小梅一套八十九平米的商品房。因为外婆的身体日渐衰弱,小梅便将房子租了出去,搬到朱家和外婆作伴。
小梅年轻时长得平头整脸的,所以老有人惦记着给小梅介绍对象,但她年轻时忘不了丈夫,也放心不下两个女儿;现在又放心不下李军,所以就一直单身,和外婆相依为命。外婆精神好的时候会教小梅种花、看书、读报,两个人种菜养花织毛衣,一天天地消磨着时光。
国庆期间,张慧回庐城看妈妈住在朱家。张慧在东南大学计算机系上学,今年大四,一张圆圆的苹果脸,大大的眼睛,长得非常讨喜,平生最大的恨事就是自己的塌鼻梁,还有鼻子上几颗浅浅的小雀斑。她活泼外向、精灵古怪、满脑子都是小主意。
张慧和朱樱相差不到一岁,情同手足。朱樱是独女,小时候在燕京,她每天放了学,不是做作业,就是上钢琴课、上芭蕾舞课,或是被关在家里练琴、画画,生生地被逼成一个少言寡语、文静内向的淑女。但到了庐城,朱樱就像一匹脱了笼头的小马,每天跟张慧张娟满世界疯玩。
晚上,张慧不睡客房,和朱樱挤在一起,两个人叽叽喳喳说到半夜,把开学后这一个多月的大小事谈了个遍。早起,见朱樱嘴角噙笑,专注地捧着手机打字,她抱着朱樱的胳膊撒娇,“樱樱姐,你重色轻友,一谈起恋爱,就不理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