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手术,医院下了三次病危通知书。小梅和外婆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护理了二十多天,终于将朱高远拉回了人间。朱高远痊愈后,两夫妻看小梅为人忠厚能吃苦,虽然只读到初一,但脑子很聪明,便想着让小梅多读一点书,然后托人给她在省城找一份正经工作。
没想到,小梅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小梅的哥哥娶媳妇,收了人家一千元的彩礼,在老家给小梅找了个婆家。所以小梅十九岁那年便回老家嫁了人,二十岁就生了大女儿张娟,三年后又生了二女儿张慧。
虽说是包办婚姻,婆家很穷,公婆给预备的三间老屋破败不堪,但小梅的丈夫张建军待她还不错。连生了两个女儿后,小梅的婆婆、大嫂、二嫂、大姑子和小姑子对着小梅指指点点,说小梅只会生赔钱货。张建军也浑不在意,每天下地回来,照旧抱着两个闺女,在院子里玩。
不过,他终究受不了母亲和哥嫂的闲言碎语,去深圳当了建筑工人。因为人细心、能吃苦、又有一手好木匠手艺,所以他在建筑公司干得挺不错,一年后,还被提拔为木工班班长。
张建军在工地上辛辛苦苦做了三年多,攒了钱,翻新了老家的旧屋,小梅在家里带孩子种地养鸡养猪。日子过得虽苦,但是生活总有个奔头。张建军对小梅说,过几年攒够了钱,在县城买套房子,让两个女儿也和城里人一样,过上能在家里洗澡上厕所的日子。
好景不长,九九年,张建军在工地上出事故死了。国营建筑公司按照国家规定,赔偿了十五万。当小梅抱着丈夫的骨灰盒哭得昏过来死过去的时候,小梅的公公婆婆、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大姑子、小姑子在盘算着怎么样把这笔巨款拿到手。
小梅才二十七岁,又生了两个赔钱货,将来肯定要改嫁的,两个丫头终究不是张家的人。小梅的大嫂给张家生了两个孙子,二哥二嫂也生了一男一女,所以这笔钱理所当然,应该由公公婆婆和哥嫂处置。
张家的最终决定是给小梅三千块,两个女儿每人一千。家族的长辈们和村干部对这个方案都没有意见,小梅娘家父母哥哥也懦弱无能,帮不上忙。小梅投告无门,便锁了家门,带着两个女儿到省城,找老东家想办法。
老两口气得跳脚,但朱高远这时已离休多年,只好托县人武部找调解。张家非常强硬,要死要活地和县人武部的领导和调解人拼命。小梅的婆婆脱了衣服,躺在地上打滚撒泼,以头抢地,扯着嗓子哭喊:直说闹人命了!官家仗势欺人!我不活了,拿命跟你说话!最后好说歹说,张家总算又给了两万元,作为张娟张慧的教育和婚嫁费。
小梅念着丈夫的恩情,不想再和张家纠缠。她将老家的三间房子卖了,带着两个孩子回到省城。朱高远和李军年事已高,需要有人长期照顾。小梅便在朱家待了下来,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2000年的时候,庐城房价还很低,城市建设也很落后,省军区大院围墙外面还是一片农田。小梅花了两万块,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