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会议一

作者:干卿底事涅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就出国了,在美国一待就是八年,学术人脉全在国外。他刚回国不久,对国内学术圈不了解。为此,江院士还专门给他上了一课,“做这个大会秘书,可以帮助你熟悉国内粒子物理圈子。报告的顺序一定要慎重,有拿不定主意的,可以随时找我商量。还有生活上的事情,旅馆房间,接送什么的也要精心安排,不要让人家感觉被怠慢了。”

比起其他琐碎的杂务,确定嘉宾报告顺序和报告时间其实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一般来说,会议的报告顺序显示了报告人在学术圈内的江湖地位。第一天的第一个大会报告一般由学术地位最高的大佬给的,大会的最后一个总结报告一般也由大佬来做。这个会议的规格很高,光受邀参会的院士就有七,八个。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到底选谁做第一天的第一个大会报告和最后的总结报告就非常敏感了。

参会名单确定以后,关山和钱进秘书长以及江院士反复斟酌推敲,排出了报告顺序,还需要和日理万机的大佬们确定题目和报告摘要等细节内容。参会的除了七八个院士之外,还有很多资深老专家,这些学术界大佬们的来回行程、房间档次方位朝向、餐饮安排、接送车辆等等各种琐事都要考虑到。

关山知道,组织这次会议,对自己来说是个极好的锻炼机会。春季学期开学以后,他便一心一意地扑在会议的准备工作上,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除此之外,他还要采集实验数据、做分析、写文章、备课、上课、指导学生,每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吃饭的时候都在谈事情。好在他年轻身体好,凌晨一两点上床,早起跑上三千米,洗个澡,照样精神抖擞地去上班。

这次会议是江院士的主场。江院士非常希望大家都去参会,和业界的同行们建立联系,所以他鼓励粒子物理方向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深度参与这次大会。

关山组里所有的人都被发动起来了。

张博和赵宁负责维护会议网站,整理参会者提交的论文摘要,然后提交专家组评审,最后进行发布。

赵宁和张博有分会报告,关山需要做一个大会报告并主持一个环节。

曹方和马天昊各有一个poster。

王浩宇、林志文、朱樱等学生需要配合大会秘书处做参会人员的接待工作。

开会前,江院士还特意嘱咐赵宁,一定要把报告做好,找机会多认识一些同行,“多和大家交流,多认识一些人,说不定就有工作机会。”

周三上午,洪秘书带着几个人一早就去柳叶湖宾馆,再次确认几百号人的住宿、饮食、接送车辆,以及各会场的音响、投影等设施是否都安排妥当。

周四,参会人员开始报到,所以组里的学生们周三下午上完课就要去会场,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去柳叶湖的火车和汽车了。

张博拿了驾驶证好几年了。前两年,他把他老爸的那辆福特蒙迪欧借到庐城开过一年多,但外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