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学期,关山更加忙碌。刚回国的时候,关山的小组只参加cern的实验,现在除了cern和燕京粒子加速器国际合作组的工作之外,重点项目的获批,意味着另一份重要的工作要开始了。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承受了连续两次失败的打击,关山和马平今年终于获得了基金委重点项目的资助。他们计划用这三百万经费建一组小型的粒子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通过测量太空中的x射线,来做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交叉方向的科学研究。目前在这个方向,国际上没有太多的前沿研究,如果他们有什么突破,那将是全世界独一份的科研成果。
想要把这个天文探测项目做好,他们需要高质量的完成所有相关工作,包括探测器的制作、测试、调试;科学目标的设定和优化;和航天系统合作、将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探测器发射升空以后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等一系列任务。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除此之外,他们需要得到航天系统的全力支持,才能将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收集数据,然后将数据传输到地面,进行科学分析。所以和航天部门建立联系,沟通合作也非常重要。
关山的工作范围比起一开始回国的时候扩大了三倍有余,每天的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现在,朱樱的硕士课题在这个项目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毕业设计做的是一个气体介质的小型粒子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对x射线的测量非常高效独特。因为要把这个探测器送到太空中,所以朱樱做的原型样机在天文系那个模拟太空环境的绝对黑暗、恒温、恒湿的仿太空环境实验室里进行了测试,另外,他们还把探测器送到欧洲核子中心cern进行了严格的束流试验,束流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探测器的设计和工艺。
朱樱的毕业设计做得非常扎实,硬件、软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的整个流程都已经完成了。
但朱樱只做了一个样机,现在基金委的重点项目获批,他们有钱了,可以做一批相同的小型探测器。贾英林负责硬件,他需要参照朱樱所做的探测器原型样机,再做十几个一模一样的探测器出来。如果这些探测器能发现一些独特的科学成果,发几篇像样的文章,他的教职也就有了希望。他花了几天,彻底研究了朱樱所做的探测器原形机,认真钻研了各种测试参数,万分佩服,连声赞叹,“厉害厉害,可惜没机会见她一面。”
现在,关山的团队规模也扩大了许多,团队扩大以后,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也成倍增加。关山张博蔡继锋等人除了科研、教学、训练新来的学生之外,还要分心处理各种杂事,诸如对外合作、学校学院层面的各种学习交流、填写行政和后勤的各种表格、准备各种文件来应付多如牛毛的考核和审计,几个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实在不胜其烦。
看他们几个每天疲于奔命,江院士建议他们找个人帮处理杂事。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从他们的劳务费里共同出资,请个人来帮忙料理杂务,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