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和英文编辑的两关过得很快。副主编花了三个小时看了一遍,没发现什么问题,就给过了,直接交给了隔壁办公室的英文编辑,英文编辑看了半个小时,表示英文很地道,不需要修改。
十二号起,于嘉逸、邹轩陶、齐自华、祝子轩、柳闽童等学生陆续返校,见到这个阵势,个个啧啧称奇,自然要打听一番。关山害怕影响人际关系,不让陈一墨乱说话,陈一墨气不过,又不好不听关山的话,郁闷得要死。
关山也一反常态,郑重其事地找于嘉逸谈话,催着他尽快把实验收尾,马上开始动手写文章。于嘉逸是个聪明孩子,两下一结合,就猜出个大概。他去找陈一墨证实他的猜想,陈一墨自然要和好基友分享他的小秘密。就算关老师问起来,那也是于嘉逸猜出来的,与我无关。
得到情报后,于嘉逸吓了一大跳,火急火燎地结束实验,开始动手写论文。他原本极其注意形象,自身外在条件也好,身高一米八二,七十公斤,高瘦秀气、青春时尚。他常挂在口上的一句话:“我们大连是中国的浪漫之都和时尚之都,大连大街上的女孩子最具时尚感。”
他一头秀发风中飞扬,是物理界难得一见的文艺青年。他龟毛且有洁癖,关于发型,他还有句名言:“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这样一个有雅痞倾向的文艺男青年,在情人节的晚上,和其他单身男青年一起,在办公室喝黑咖啡,写文章,而不是去他那个业余乐队,抒发悲天悯人的文艺情怀,自然让人大跌眼镜。更何况他为了写文章,几天没刮胡子,没换衣服,发型也疏于打理。不免让人起疑,其他学生也慢慢猜出个七八分,只是不知道到底是谁干的。
这篇文章创造了cpc历史上发文最快的记录,编辑部的一帮人自然要打听,是谁有这么大的面子,让三关联合起来给这篇文章保驾护航。王主编不愿担一个拍院士马屁走后门的名声,便给大家透露了底。不过多久,cpc编辑部的一帮人都知道有人抢发关山学生课题的事情。不过王主编也给杨光明留了点面子,没有直接点名。三月份,盛铭的文章在prl上发表了,聪明人自然也就猜到了谁是始作俑者。
不过,关山担心盛铭记恨林志文的情况倒没有出现。恰恰相反,听到风声以后,盛铭主动找到林志文说:谢谢你,要是我真的抢了你师弟的课题,等于得罪了燕京粒子加速器的所有人,那我以后还怎么在国内混?我拿的是csc的钱,博士毕业后必须回国。
压力之中,于嘉逸也以最快速度写完了他的文章,六月份发了一篇p
(physical review b 物理评论b),又压了陈一墨一头,让陈一墨郁闷了些天。
陈一墨自小就是个白白圆圆的小胖子,一米七九的个子,八十五公斤。他是个慢性子,平常做起事来,永远不急不躁的。但为了这篇文章,他一连熬了好几天。他先和关山一起,连熬了三个通宵,写出初稿,中间缺了好几顿饭。发出去以后,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