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团队二

作者:干卿底事涅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姚宇宸在燕京大学物理学院拿的博士学位,他物理基础扎实,计算机功底也很强,博士期间发了好几篇有分量的文章。但因为家庭原因,他放弃了出国做博士后的计划,选择了回老家庐城做一名师资博士后。他中等身材,长相清秀,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颇有几分忧郁才子的味道。

“是啊,的确是这样的。关老师是八八年的,比我只大两岁。比那些学生也就只大了几岁,但感觉上和大家不是一辈人。关老师给人的感觉,”理科直男贾英林绞尽脑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就像一颗定海神针,或者像一棵大树。有他在的时候,不管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你就好像有了主心骨,觉得肯定会有人能帮你。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而且,和外部的同事也是这样的,”贾英林继续回忆,“比如这次,我们在和航天部门的同事交流的时候,一开始,好多人不认识我们,会把他当成学生,把我当成老师,大概是我比较黑,长得显老。但是只要和他开过一次会,听他说过几句话,你就能感觉出他的那种,怎么说呢,气质或是气场。他说话声音不大,表情也很温和,但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可靠、特别沉稳、非常有说服力。”

“去年,我们和五院的技术人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技术分歧,我和从晓在那边和他们讨论了一个礼拜,都没有拿出一个方案。关老师过去,和大家开了个会。我们又花了两个多小时,就把技术参数全部都敲定了。从现在的结果看起来,关老师当时的判断都是正确的,航天部的同事们现在也很佩服他。”

“我大概要练上十年八年才能练出来那种说服力。”贾英林说:“我猜大概是他的沟通能力、学术功底,还有那种责任心和态度,加在一起,给大家一种,和他实际年龄不相符的稳重可靠感,给人感觉像是个长辈。但他又和那种老气横秋的老师不一样。他鼓励学术上的争论,如果是他错了,或是偶尔他想得不全面的地方,他会非常坦荡地当面承认。单单就这种胸襟气度,就很难得。”

“是啊,我们高老师也对他赞不绝口。去年我说博士毕业以后想回南方,他立马推荐我到咱们组来。”

“你说的高老师就是高闯老师吗?”

“对,高老师说楚楠和关山,一南一北,一个理论一个实验,十年以后,将会是中国粒子物理的领军人物。”

“楚楠?我记得他,有一次去我们所做报告来着,他好像也挺年轻的吧?”

“他八三年的,今年三十六,斯坦福的博士,普林斯顿的博后,一二年的青年千人,今年第一次申请杰青就上会了,据说只差一点点,明年肯定差不多了。”

“如果他三十七岁就能上杰青,在物理领域实在太不容易了。咱们做粒子物理,训练周期长,出成果慢,四十之前上杰青的都是大牛。”

“没错,关老师将来肯定也是大牛,我觉得他四十以前肯定能上杰青。”姚宇宸微笑着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