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团队二

作者:干卿底事涅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我也这么觉得,”贾英林点头附和,“但是这条路竞争太激烈了,中国现在一年毕业五六万博士,杰青今年才从两百增加到三百,平均两百个博士才能出一个杰青;十个杰青才能出一个科学院院士;能像你们高老师,方所长和江老师这样,站到事业顶峰,除了学问要好,情商、领导力、机会,一个都不能缺。我这辈子,能找个有编制的正经大学老师位置,就满意了。”

“可不是吗,这年头,有编制的大学老师位置,对普通博士来说,已经是人生的巅峰了。”

贾英林若有所思地看了姚宇宸一眼,姚宇宸在燕大读的本硕博,院士高闯的学生,成果也好,高闯才六十多,所以他才敢到这里来做师资博士后。只要解决身份问题,在这个学校搞物理,前途比绝大多数人都光明。

可自己的前途呢?贾英林的博士导师刘运来只是个普通研究员,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幸好博后阶段跟一个年纪轻能力强的老板,压力虽然大,但是容易出成绩,这个卫星项目虽然压力大,但是如果能出点像样的成绩,以后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一些,也能给女朋友的家庭一个交代。

这一年多,贾英林非常拼命,希望把这个项目做好;他和从晓马平的配合都非常默契,关山也非常倚重他,两个人年纪相仿,各有所长,对天机一号卫星项目倾尽所有。

在学校的时候,关山的办公室里,每一天都有各种项目的课题讨论。新办公室隔音条件好,关上门,几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也是常有的事情。刘运来硬件水平很高,但物理缺有所欠缺,贾英林这一年多来和关山恶补了不少物理,受益匪浅;几年后,他坦然地走上讲台,给本科生上大学物理的大课,和这一段时间的物理水平提升不无关系。

对学生和博士后来说,只要把自己负责的课题做好就行了。但关山要对组里所有的项目都深度理解,他需要给学生和博士后答疑解惑,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思路和方法。很多时候,他会亲自负责项目的关键点和难点,在大家最担忧和最困惑的节点上,给每个人指引方向。

关山的工作比以前更加繁重,以前每周五下午必定参加的篮球赛,他现在也不一定每次都有时间参加。对于几个还没有做项目的新生,固定能见到他的时候,就是周会和每周的一对一会议。

冯虹妤的工作主要跟着贾英林,但每周和关山有一次半小时的一对一面谈。小姑娘智力极高,但心机单纯。作为组里唯一的一个零零后,冯虹妤受到了大哥哥大姐姐们的高度宠爱,大家给她起了个绰号叫“樱桃小丸子”。

每次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纷纷说:“给未成年人来一瓶牛奶!”

“小丸子正在长身体,要大量补充蛋白质!”

她连着翻白眼也没有用处。大她五岁焦程程温柔体贴,经常给她解围。两个女生很快就好得如胶似漆。后来焦程程也被顺理成章地成了“樱杏子”。她们两个自己倒是不反感,相互之间也称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