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所以我们的引用率也非常高。
我们的卫星目前还在天上,探测器还在继续采集数据。探测器的设计寿命是三年,我们目前的发现是基于前四个月的数据,我有理由相信,我们还会有更多成果出来。
另外,在这个项目里面,我们最大限度地采用了国产的元器件。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采用了国产的3d成像芯片。大家可以看看成像效果。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一批芯片的效果完全可以和国际同类产品媲美。这一次,我们在这么极端的条件下,很好的验证了国产3d芯片的功能,相信这将对国产3d成像芯片的应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鉴于目前美国政府对芯片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国产化的芯片才是我们的出路。
至于能不能和那些大项目媲美,在项目没有完全结束之前,我不好做结论,但目前的发现让我们感到振奋,对项目的前景我本人谨慎乐观。”
“这个探测器项目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出了亮眼的成果,为物理和天文学科的交叉研究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探测器专家郑教授说:“非常好的创意。另外,如果国产芯片真的能替代国外的产品,那就太好了。”
关山的报告得到了几位评审的一致肯定,方文昌心里也很激动。做不成女婿,眼见着一匹千里马能得到机会,方文昌也很欣慰。
听到评审组长方文昌的声音,杨光明的心“咯噔”了一下。虽然陈一墨的那篇文章最终抢在盛铭之前发在了cpc上,没有影响燕京粒子加速器的科研产出。但杨光明最后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风声,也猜出来cpc的主编王海峰为什么会在上一次的杰青评审中那样不留情面。这一次撞到了正主,方文昌如果借题发挥,自己该怎么办?
杨光明心神不宁、强作镇定,捱过了答辩,好在与会专家也没有太难为他。理论所的杜教授问了他几个物理问题,他有所准备,勉强过关,杜教授再追问了两个有深度的物理问题,杨光明就有点懵。杜教授见他窘迫,便没再难为他,所以也没出什么大篓子。
十位候选人的答辩结束之后,评审专家组闭门讨论。评审小组要从十位上会的候选人里面评选出七位,这意味着有三位上会的候选人将要被淘汰。
评审专家组成员根据每个答辩人的学术成果和答辩表现,先各自评分,然后根据进行讨论。
这一次的杰青评选竞争异常激烈,有好几个异常优秀的候选人。其中燕大的候选人楚楠和国家理工大学的关山最为出色,金陵大学的乔宇也极其优秀。
评委们首先淘汰了两个明显最弱的两个候选人。至于杨光明,几位专家的意见没法统一。评委们一致同意,和其他几个极为杰出的候选人相比,杨光明的工作质量一般。他的团队参与了很多热点工作,所以文章很多,很多文章发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上,引用率很高;但是没有特别亮点,也没有解决什么重大的科学问题,而且他的物理功底明显弱于其他几个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