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家妓数量都有政策限制。
比如南齐时,朝廷明文规定:‘士族子弟官位不至黄门侍郎(从二品)者,不得蓄养家妓’,而官位在黄门侍郎之上的阶层,可蓄家妓养数目也按等级有明确限制。
这项政策直接导致中下级士族们的家妓群体瓦解,但等待这些苦命女孩的命运并非寻个好人家嫁了,而是被登入乐籍,由朝廷派官员统一管理,开始承担花捐杂税的重任。
顺便说一句,南梁《万山见采桑人》一诗中有:“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两句,说得就是这种因所侍奉的官员倒台失势而大批女孩哭哭啼啼得进入官娼的场景。
从此,‘青楼’这个风月场所的专用名词就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多说一句题外话,这段时期的显贵豪族普遍不拿家妓当人看,比如那个和王恺斗富的石崇,它就干了一件很缺德的事情:为了逼着前来家里做客的王导,王敦兄弟喝酒,石崇安排自己的家妓给俩兄弟端酒,人家不喝就杀这端酒女孩。
第一杯酒没喝的王导一看石崇真的将方才给自己端酒的女孩杀了,一时动了恻隐之心,这第二杯酒就端起来皱着眉头喝了。
可他堂弟王敦一直不以为意,一连端上三杯酒都一滴不碰,末了还对劝自己饮酒的王导来上一句:“它(石崇)杀自家人,与我何干?”
(王导,王敦出身实力江南第一的王氏家族,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士族,‘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他家。这哥俩因为好修丹鼎,所以不喝酒)
真要摊上像石崇这样残忍无情的主人,可能还是进官娼更好一些。
好,以上是这一阶段的背景介绍。
在这一阶段,想替一个女孩赎身脱籍,有‘文武’两条路可供君选择。
这‘文’路易操作见效快,但缺点是要趋炎附势得跪舔那些掌权的豪族,多半不受自命狂霸酷拽炫的穿越者待见。
那么‘文’路是什么呢?思维敏捷的同学一定能想到,那就是给那些纵情酒色的达官贵人调制红丸等各种促兴剂……如果能在穿越前获得相应知识积累,想一剂而红,简直不要太轻松。
届时想给谁赎身脱籍,那就是几副药的事情,甚至可能将对方拍得好了,人家大手一挥,直接就送你两三个……就比如那个逮谁就跟谁夸富的石崇,如果王敦肯以喝酒为交换条件救下那个给自己端酒的女孩,估计石崇连个嗝都不打,就挥手放人了。
既然说到盛行服用丹药的那魏晋南北朝,像‘五石散’这种级别的大杀器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根据后人考证,‘五石散’主要是将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紫石英等五种矿物放在乳砵石钵中,用礜石制作的药杵慢慢碾磨而成的混合粉末。
这礜石,其实是硫砷矿石,而‘五石散’的核心原理,就是利用上述混合矿物在研磨时发生放热还原反应,将礜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