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离散距离不低于100米。
也就是说,植物触觉的最大离散距离不低于100米。
哦,这个说法有些粗糙,直接使用“100米”这个不精确的实验数据有违科学精神。
我们采用一种更严格的阐述——植物触觉的最大离散距离不低于100米的距离量级。
很好,通过使用“100米的距离量级”这样的语法,我们成功避免了粗略实验数据带来的困扰。
科学总是优美的。追求美,也是一种科学精神。
那么,让我们再进一步,试着优化这个阐述,令其表述更加优美。
百米量级,如何?
不仅精简了字数,还更美观了,有没有?
于是我们得到了非常令人满意的表述——
植物触觉的最大离散距离不低于百米量级。
为这个结论欢呼,为时尚早。
戴明月仅仅选用了十多种不同的植物进行实验,并没有涵盖所有的情形。
比如,更多的植物种类、植物的高度、植物的生长状况、植物的朝向、地形的变化等等等等。
这些因素会不会影响植物触觉的最大离散距离,尚无统计数据提供支持。
实际上,这种完美枚举法,几乎不可能实现,也没有必要。
因为,当前戴明月总结出来的实验结论,已经够用了。
如果这个结论有差,那一定是有更先进、更全面的理论问世,到时候视情况替换就可以了。
科学的发展就是如此。
人类的探索,总有其局限性,所得出的结论,总是有其适用范围。
即使颠扑不破的真理,随着时间流逝,也会出现瑕疵。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人的认知也是与时俱进。
我们不能因为城墙最底层的那块砖不满足城墙高度,就否认它存在的价值。
否认历史,就是否认现在。
否认曾经的我们,就是否认现在的自己。
过去的一小步,也可能变成如今或者未来的一大步。
……
植物触觉,不仅扩展了戴明月的视野,还让他整个人接受了一场览尽宇宙万物的洗礼。
通过自我修炼,觉醒的这个稀有技能,存在更多的奥秘等待发掘。
植物触觉的极限在哪里,只能交给未来了。
戴明月隐隐感觉,植物触觉的最大离散距离,远远不止百米!
他有这种感觉,说出来只能是猜想。
他的这种猜想是正确的,至少没有方向上的严重错误。
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会发现,植物触觉究竟是什么。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