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回望1笑间弹指五十年

作者:余生五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灰暗的灯光下,已达知天命的王大新黯然环视了不足二十平的地方,早已没有了当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气概。

作为一代书圣王羲之六十八代孙王大新,自视书法造诣颇高,奈何在当今社会新人辈出的年代,毛笔写秃了几支,耗花了不少钱财,也仅仅混了一本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证书。

现实社会竞争激烈,创业也失败了,亏得一塌糊涂。

“怎么越混越差了呢?”

王大新喃喃自语,抓了抓日渐稀少的头发。

回首往事,王大新似乎有苦说不得。

王大新出生在物质资源贫乏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从小被灌输正统思想,王大新骨子里还是想做点不一样的事业的。

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因为王大新父亲会手艺,有修修补补的活干,可以多拿些工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倒还不至于断粮。

王大新从小喜欢鼓捣鼓捣,家里有个闹钟,里面有只小鸡在啄米,他拆开了,摸不着头脑的干了半天,等组装起来的时候,失了一个小零件,这小鸡再也无法啄米了。

农村经常断电,一到晚上就煤油灯,或者蜡烛,全村一片黑。王大新家有个蓄电池能用小灯泡白晃晃的亮一晚上,比煤油灯光亮不知有几倍了,也被王大新鼓捣坏了。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不知是吃喝不卫生还是那时的条件太差,王大新小时候经常浑身有脓包,还伴有发热。去医院看病虽不贵,得步行八九里路才有卫生院。头上的,身上的脓包,都是王大新母亲拿火烤过的剪刀捅破挤掉脓水解决的。

那时农村不注意卫生,小孩肚子里大多都有蛔虫,杀蛔虫的叫宝塔糖,粉红色甜咪咪的,供销社村店有卖,吃上几颗就能杀死它,随着大便排出体外。王大新想起来有点恶心,当时还用手拉蛔虫,不仅仅是下面拉,居然有一次是从口里钻出来,这是其他小伙伴没有经历过的怪事,有点不可思议,至今困惑不解。

还有一年,灰暗的灯光下母亲给他掏耳屎,不知怎么的有只飞蛾飞进了王大新的左耳,扑棱扑棱的,怎么掏也赶不出来了,嗡嗡作响的在耳朵里折腾了几天几夜,最终可能饿死在里面了。

上学后的王大新学习成绩倒也不错,小学一年级还当了小老师课代表。就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脑子好像开始出现神游状态了,课堂上居然把女老师叫成妈妈了,神神叨叨的,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这样的状态,幸亏不是经常的,直到初三的时候,才又出了一次。

那是在上数学课,王大新看着女老师在粉笔上写着写着,眼前渐渐白茫茫一片,耳边漂来的声音渐渐的远去,慢慢的悄无声息了。

王大新不敢动弹,在白茫茫的世界里,什么都看不到,没有声音,没有图像,好一阵才恢复正常。

好心的同桌居然在王大新的头上找到了一根白发,才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