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难攻,固若金汤,沿途雄关险峻都有重兵把守,翟义他们想凭着区区十几万兵马攻进来哪有可能。何况王莽曾任大司马,又不是刚执掌朝政,他早已有所准备,立马派出了七员大将领兵七路前去镇压。
这七路兵马分别是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春王门城门校尉王况,为震威将军。宗泊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中郎将震羌侯窦况,为奋威将军。
王莽亲自到校场挑选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关西大汉充当平叛大军的校尉军吏,调动了训练有素的关东甲卒三十万,披坚执锐地去冲锋陷阵。
第一拨人马调遣出去,为考虑万无一失,王莽又派出了第二批人马在京师周边严阵以待。这也是七路兵马,分别是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驻守函谷关。大匠蒙乡侯逯并,为横壁将军,驻守武关。羲和红休侯刘歆,为扬武将军,驻守宛城。太保后承丞阳侯甄邯,为大将军,驻守灞上。常乡侯王浑,为车骑将军,驻守平乐宫。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驻守城北。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就地驻守。
王莽对翟义的军事攻势一点也不觉得害怕,真正让他觉得担心的是翟义他们的政治攻势。
王莽把众大臣招来议政,不禁说道:“诸君,当年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以纣王的儿子禄父为号召,起兵作乱。如今翟义他们也学了这招,以刘信为幌子,起兵叛乱。可恶的是,居然说我鸩杀平帝,并将这诬陷之辞广告天下。如此狠毒,务必诛之!”
众臣一听,貌似都束手无策。后面听王莽已分两批人马安排妥当,又连忙安慰道:“摄皇帝,您勿要担心,您的忠心人所共知,翟义等人的恶毒诽谤自会不攻而破。”
王莽一听一看这些人指望不上,遂命人模仿当年周公的口吻写了《大诰》颁布天下,大意是:一是王莽居摄乃是朝廷意愿,宗室之托,上天符命和百官呼吁。二是居摄乃权宜之计,孺子年幼,当先立为皇太子,学习为人子之道,方可以孝治天下。待长大,王莽一定会将皇位拱手奉还。三是翟义、刘信等叛逆违背天意,破坏社会安定,矛头不止我王莽,而是贪图大汉社稷,要全国上下保持冷静,站稳立场,明辨是非,谨防上当,切勿盲目追随,被人利用。四是大汉已出兵剿叛逆之人,绝不轻饶,相信翟义、刘信这帮叛贼很快就会被剿灭!
颁完《大诰》,王莽抱着孺子奔东郊、南郊,痛哭流涕,捶胸顿足,祈求上天和大汉的列祖列宗,保佑官兵早日剿灭反贼。
众大臣对王莽的异常表现,都惊诧不已。翟义大兵压境,王莽一面派兵抵抗,一面居然抱着孺子东求西告,哭得稀里哗啦,希望上苍保佑大汉剿灭逆贼,平安昌盛。
王莽的性格好像二极分化,一会强硬一会软弱无比,众大臣有点搞不清楚倒底怎么回事了。
谁知东南方的火还未浇灭,西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