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说道:“当年我爹爹南征北战之时,都是决策于帷幄之内,何曾与诸将商议呢?既有成算,出付诸将,这才战无不胜的。我若是自己不能拿定主意,却反而去与那些叔叔伯伯们商量,那才不是爹爹的好儿子呢!”
周老师瞪着眼睛,看了半天李文,眼中的神色,好像是既喜欢,又担心,叹了一口气,道:“用兵之事,我是不懂的。无论成败,由你去做罢。不过,以目前的形势而言,那些老侯爷们不支持你,你也是调不动全国的军队的。”
“再过四五年,匈奴人立了新单于,咱们就等着捱打吧。”
“嗯,嗯,文儿,你这话也有道理!”周老师显然不想再深谈这个话题了,敷衍了一句,转头看向伍静萱,说道:“静萱姑娘,你现在明白了吧?国王最大的职责并不是治理国内事务,安抚百姓们呀。”
“我不明白,为什么国王不应该安抚百姓。”伍静萱毫不妥协地说道。
周老师哈哈一笑,道:“现在,天下不太平,内忧外患,纷争不断。身为国王,应该统领兵马,保卫国土,文儿这一点就做得很好。嗯,至少现在是这样。不过,他总是想要去进攻匈奴。这个就不太好了。国内支持他的人不多。他既然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军事上面,自然就没有工夫再去管理吏治啦!徐大人啦、若甫师爷啦、还有那位李巡检,很显然,都不是好人,都是民之蠧虫。不过,这些都是苔藓之疾,不会致命的。若是国王打了败仗,外国的敌兵杀进国土来,这一国的百姓们都要被屠杀抢掠殆尽了,两害相较,只好容忍着那些坏官吏们作威作福了,也是不得已,天下未定之前,只得如此了。”
伍静萱摇头,道:“我不同意。”
“噢?愿闻静萱姑娘的高论!”周老师笑道。现在,不知不觉之间,周老师对伍静萱的印象越来越好了。
伍静萱说:“一国的事务繁杂,身为国王,就算是像尧舜这样的圣明天子,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办公,又怎么能够治理得清楚呢?国王越聪明勤劳,就越是有坏人可以做弊……”
周老师在一旁哂笑道,“这也是老生常谈,并无出奇之处。”
伍静萱不睬,自顾说道:
“……所以,古时候的贤明君王,并不亲自治理政务,只要能够选出称职的贤明大臣,放心任用,自然国政大治,君王哪怕天天睡懒觉,吃喝玩乐,百姓们也能够安居乐业的。所以,你们刚才讲的什么军事第一的理由根本不成立。如果文哥真的是国王,只要在全国里选出一个像是管仲、王猛这样的大贤,拜为宰相。那些民之蠧虫们呀,就都不能存活了。百姓们才有好日子过呢。至少,朱玉郎夫妇可以安心吃晚饭,小如意可以凭着自己的本领在城市里奋斗,而不会被坏人陷害了。”
李文很严肃地说:“静萱,你讲的这些都是书本上的道理,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
“噢?为什么?文哥,你在这方面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