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王氏渊源

作者:阿伦先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志存高远,富于创造。

不过王威的后代另一支在西晋时期开始活跃起来,东晋时期这支王氏虽然不如同宗的琅邪王氏,却也曾一度兴盛。

至于太原王氏,他们长期沉寂,一直到汉末司徒王允的出现,不过王允在杀掉董卓后,被反颇董卓下属给抄家灭族,只剩下两个侄子逃了出来,他的侄子在汉末三国时期也很有名,可惜后来又一次站错队,再一次被抄家灭族,也就王允这一支人脉基本上结束了。

三窟之中只有王旷在北方失败,而王导和王敦两人则完全掌控了东晋初年政军大权,出现了“王与司马共下”的局面。

东晋初年的政治军事格局倒与王衍有很大关系,王衍对西晋末年的局势并不看好,于是便想“狡兔三窟”之计,以确保琅琊王氏的安全,他安排王导去琅琊王司马睿那经营东南,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在北方,而王敦则掌控兵权在荆州一带。

王戎是三国末期竹林七贤之一,他们兄弟倒是尽情释放了贪婪和邪恶因素,为王氏过渡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明武宗正德元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他踏上路途,来到贵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