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这些野蛮人被雇佣,参与战争,但保存了实力,他们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大举叛乱,后来灭亡西晋。在中原陆续建立几十个野蛮人的国家,与南方汉人国家对峙。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南北朝对峙局面。
淝水之战后,前秦灭亡,北方再度陷入战乱。群王混战,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这段时期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这是中原文明的灾难,有人认为可以与罗马帝国灭亡相比,是历史上外族对此对华夏文面造成沉痛而又持久的打击,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因为最初制度的不合理。
分封必乱,搞不好就是大乱、长乱,皇帝也会被取代是分封最直接的体现,明朝就是这样的。
明代初期,朱元璋为了确保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实行了分封制。他总结了宋元两代宗室衰弱、孤立无援的历史教训,认为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捍外患,于是,从公元1369年到1391年间,朱元璋先后分封皇子二十四人及从孙一人为藩王,驻守全国各地,以拱卫京师。
不过到了明朝,很多人已经深深的知道了分封的危害,一些有远见的官员就曾建议朱元璋不要分封,洪武九年,平遏训导叶伯巨上疏说:“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也”,他强烈建议朱元璋停止分封,限制诸王之权,对这一正确建议,朱元璋不仅置之不理,反而以离“间吾骨肉”的罪名将叶伯巨囚死狱中。
此后,百官噤若寒蝉,无人再敢议论建藩之事。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是为惠帝,因次年改元建文,所以也被称为建文皇帝。建文帝见诸王兵权在握,飞扬跋扈,十分担心,为了政权的稳固,便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
由于诸王多次违法,削之有名,所以削藩最初进行得比较顺利。
朱允炆首先废周王橚为庶人,又以伪造钞币和擅杀的罪名,遣使逮捕湘王柏,湘王自焚而死。接着又废齐王为庶人,幽代王于大同。
可是明惠帝削藩,对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震动很大。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封为燕王,常年驻守边塞,多次出征蒙古,军功卓著。太子死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早已经心中不满。
有一次,朱元璋出语“风吹马尾千条线”让朱允炆对句,朱允炆对“雨打羊毛一片膻”,朱元璋听后认为调子低、少气度、无抱负。恰好朱棣在侧,立对“日照龙鳞万点金”。朱元璋大为高兴,连声称绝,从此对朱棣倍加宠爱,朱棣的政治野心从此也日益滋长。
朱元璋死后,朱棣即明目张胆地在封地内筑城屯田,招兵买马,加速了夺取中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