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的金陵战役,哪怕是张国维率军死战不退,一直到战死,但是也无法挽回败局。
后续的镇江战役,更是没有丝毫意义。
江南,完蛋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当时的崇祯以及一票大臣们恐慌无比,最后还是根据了应天巡抚邱家裕的建议,死守扬州,切断淮河,京杭运河的入口,避免伪周贼军能够沿河而上。
同时在后方建立更多的堡垒,募集更多的新兵,开始打造两淮防线,用一个又一个的堡垒扼制贼军的被持续北上,拖住他们的了快速北上步伐,给朝廷争取更多的时间。
这一招还别说,挺有用的。
一看明军在扬州部署重点,周军方面就很干脆让第二军同样也停止了在凤阳一带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没那必要!
拿不下扬州的话,就没办法利用京杭运输,也就没办法利用淮河进行兵员和物资的运输。
让第二军跨越跨几百公里北上,就算能一路打到凤阳甚至打到徐州,那都没什么意义。
因为光靠陆地运输的话,这大几百公里的后勤线根本就无法维持!
一旦部队随军的弹药打光之后,那么北上部队可就危险了。
所以,从战术角度上来说,周军其实可以现在就派遣十万八万的大军,走庐州府,凤阳府一直到徐州,进入河南的。
但是在后勤无法保障的前提下,这样的北上行动风险巨大。
更何况,在江北地区里,人家明军还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骑兵优势。
明军现在在凤阳一带有三千边军骑兵不说,而且最近几个月优势陆续抽调了好几千骑兵南下。
现在在江北一带,明军骑兵估计都上万了。
这些骑兵,对周军的威胁太大。
所以周军干脆是停止了北上凤阳等地的打算,而是让第二军局限在庐州府,和州,滁州一带和明军作战。
至于扬州那边,那地方是明军重点布防之地,真要过去的话,那得至少带好几万的主力,再弄一堆的大口径重炮过去,不然的话,去了也是送菜。
而现在的周王朝,刚经历规模庞大的一系列东进战役,从武昌一路打到松江海边,期间大规模战役都经历了好几次,中小规模战役更是不计其数。
在整个东进战役了里,周军各部用坏的火炮那都是数以百计,火枪数以万计,刀剑长矛盔甲之类的也是数以万计。
至于弹药粮草的消耗,那就更多了。
周军几乎是把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囤积,再加上今年的绝大部分装备以及弹药的产量,都是用在东进战役上。
打完夏季攻势后,实际上周军的整体弹药储备已经是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临界点,已经没有足够的弹药来应对一场大规模战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