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古人如何纳凉避暑

作者:神机糖土豆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现,让反季节造冰变成现实。

冰沙开始走进街头巷尾,走进寻常百姓家。

现在才是李世民当政的时期,距离这个大唐末期还早着呢。

虽然硝石入水吸热制冰,直到大唐末期才出现。

不过我既然穿越到了大唐。

那么。

我就让硝石入水吸热制冰之法提前出现吧。

想到了这里。

李宽并没有立即行动,命人去找硝石。

而是还在思考着。

在古代。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纳凉避暑的。

他记得。

宋朝时。

小摊贩吆喝的冰沙中已经添有水果、果酱了。

牛奶冰淇淋的问世是在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发现。

在牛奶中加入冰块。

冰会凝成像沙泥一样,入口即化。

口感很好,这就成了最早的冰淇淋原型。

而后世的现代人用来储存雪糕的冰箱,

其实古人也早早就用上了。

别看古代不通电,但是古人确实是有“冰箱”的。

这个看着就很有年代感的文物,名为冰鉴。

作用就是古代的小冰箱。

李宽并不是历史学家。

他之所以知道古代有冰鉴的存在。

那是因为他曾经看过一档考古探宝的电视节目。

节目里。

考古队,发现了冰鉴,这冰鉴经过专家的认定。

确定是来源于战国时期的产物。

冰鉴降温利用的是内部的双层设计。

它的内部有一枚缶,夏季,在鉴与缶之间装入冰块。

然后再往缶内倒入液体,就可通过外部冰块传递温度,起到降温的作用。

冰鉴是王侯贵族使用的高端家庭用具。

但到了清末,普通市民的家里都有了功能类似现代冰箱的冰桶。

冰桶内采用导热性很弱的铅和锡,延长冰块使用时间。

除了吃东西可以降温,古人们对环境中的物理降温也很有追求。

这里还要提到一位皇帝——雍正。

正是因为他的挑剔,从而有了早期人力机械风扇。

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杂活作》记载。

雍正二年,五月二十五日,雍正帝下令做风扇一把。

之所以有这个提案。

是因为雍正嫌扇扇子的奴才身上汗味严重。

为了让出汗的仆人离自己远一些,他提出在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