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2章回归与收获

作者:曲末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回家吃过晚饭,一家三口继续对付花生。

不过,陈祎老娘换了“岗位”,坐到地头负责“摔花生”:利用花生自重的惯性,让花生和花生秧分离。

半亩地的花生,三口人花了一天才收回家,第二天继续。

陈祎花了三天时间,才捋清楚了六十年的记忆,使它不至于影响陈祎的日常习惯。家里的花生,国庆第二天就收完了,之后开始掰棒子……

不过,掰棒子的工作,很快就因为陈祎小姨的一个电话停了下来。

“三姐,海东回来了,你们来吗?”

陈祎的老娘周长宁行三,海东则是陈祎舅舅家表哥的名字。

从记事起,陈祎走得最近的亲戚,就是姥姥家。

老陈家这边,奶奶去世得早,陈祎自己都没见过,爷爷也在陈祎上初中的时候去世了。而且,陈德清也因为父亲的赡养自己去世,跟兄弟姐们的关系有点冷淡。

矛盾不是一天积累起来的。

成家之后,陈德清肯下力气,因此赚的也是兄弟姐妹中间最多的。

然而,这也成为他多掏老人赡养费的理由,这一点,作为兄弟姐们中受到照顾最多的老小,陈德清咬牙认了。

不过,最让陈德清气不过的是:父亲去世的时候,管事的却是自己这个最小的。

当然,还有一点,陈祎知道,父亲陈德清一直都刻意地回避着:他的五哥靠赡养父亲发了家。

陈祎的五伯靠赡养老人发了财,这在村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五伯成家最晚,生孩子也最晚,因此就主动接过了赡养老人的义务。

都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谁都没相到,五伯将兄弟们赡养老人的钱揽到手里之后,就开始“开源节流”:每家一个月一百多的赡养费,到了陈祎爷爷那里,就只剩萝卜白菜、稀饭淡粥了……

就这,五伯的媳妇还振振有词:老人上了年纪,吃清淡的有利于建康。只是,可怜苦了陈祎的爷爷陈正宁,一个七尺大汉,去世的时候,体重还不到五十公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