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7章国粹·瓷器·豇豆红

作者:曲末殇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陈祎在一旁跟着熬了一个多星期的眼,终于等到了开炉。

又是一阵不明觉厉的拜神拜鬼的操作。

等炉窑完全冷却了之后,一帮工匠才拆开封死的窑门,进去检查。

检查工作主演分两个方向:歪瓜裂枣和奇葩。

工坊采用的是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真正意义上的歪瓜裂枣不多,大多数的不合格品,也都是因为烧制的时候,出现了不可控因素产生的次品。

皇家订制的东西,自然不允许次品的存在。

而除此之外,“奇葩”也是工匠们盯防的重点。

窑变,或者说“耀变”,是在瓷器烧制过程中因为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变化,产生的预期之外的超越了优良的瓷器。

在封建时代,这样的货色只有一个下场,粉身碎骨。

没有人敢留下来。

虽然窑变产生的瓷器瑰丽无比,堪称鬼斧神工,可这玩意儿让大多数工匠都胆寒:上边可不会关心这是不是意外,见到第一件,就会要求烧制第二件。

谁都不知道这样的奇葩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因此窑变一出现,就只可能有一个下场……

“没有窑变!”

所有工匠都松了口气。

剩下就是打包运输了。

目送着一群青花大罐装箱上船,所有人心里的石头都落地了:麻烦终于送出去了。

忙完这一批罐子,工坊的工匠又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摸鱼工作。

陈祎也摸鱼,只是工坊里还有让他店里的东西,因此他只能每天泡在工坊里。

陈祎所惦记的东西是彩釉,而陈祎的便宜师父就是玩釉料配置的,要不然也不会被惦记上。

中国瓷器的历史很长,可彩釉的历史并不长,顶多也就千年,如果严格地计算,彩釉的历史就更短了。

正儿八经的彩釉,是大明朝才有的。最早的有历史记载的,“五彩缤纷”的瓷器,是成化斗彩。

后世拍卖会上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之所以能拍出天价来,并不是因为这玩意儿有多精致,而是因为他是开创性的五彩瓷器。

而成化斗彩的基础,则是元青花。

“青花是釉下彩,斗彩是釉上彩和釉下彩结合,起来的……”

听完自家师父的解释,陈祎才知道,眼下彩釉或者说是彩瓷的发展,正处在上升期。

釉下彩工艺相对简单,将彩色的颜料用釉封到瓷器表面积可以了,可对颜色的控制相对也比较麻烦:固化釉料需要高温,而在这样的温度下,颜料的颜色变化就不容易控制了。

而釉上彩和釉下彩结合的斗彩,工艺相对就比较繁复了,将一些容易控制的釉下彩烧制出来之后,二次上色,用相对较低的温度再烧制一边,将釉料表面绘制的花纹固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