祎又笑不出来了:景泰蓝这玩意儿,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这也就是说,搪瓷工艺在中国晃悠了五六百年,到了建国之后,又变成了高级工艺……
康熙时期,好事的造办处仿照景泰蓝工艺,发明了珐琅彩。
虽然造办处将珐琅彩的工艺捂得严严实实的,可陈祎也能从透漏出来的一些信息中分析出一点有用的信息来:釉上彩,复烧的温度不可能太高,皇家器物自然以明黄色为主……
而根据陈祎所知道的颜料知识:明黄色的燃料只有一种,一水氧化铁,而这种染料着色,需要有铅的配合……
真正让陈祎觉得惊喜的还是另外一个信息:雍正和乾隆的儿子大都短命。
陈祎心里突然生出一股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赶脚:就算爷清穿之后没造反,可也从事的是最有技术含量的颠覆活动……
只是,陈祎的暗喜很快就变成了沮丧:明黄这种低温釉彩,起源于大明朝……
“我到底是该哭呢,还是该笑呢?”
既然我大明朝已经没了,咱也应该让大清朝也尝一尝铅中毒的利害。
虽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可一想起自己正在用勺子给大清朝掘墓,陈祎还是有点小激动。
“勺子虽小,可挖的次数多了,也总能变成墓穴……”
只是,让陈祎有点意外的是,造办处采购素烧白瓷的订单,也就只有这么一两次了。
而在素烧白瓷运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官窑都没再接到生产任务,陈祎还以为是自己这只蝴蝶扇起的翅膀终于引起了连锁反应。
过了一段时间,陈祎才知道,自己有点自作多情了。
康熙三十五年,也就是一六九六年,康熙三征葛尔丹。
而在这一系列战役中,一个陈祎熟悉的名字露了头:胤禛。
“胤禛已经成年了,那离九龙夺嫡应该也没多远了吧?”
虽然已经知道了九龙夺嫡的结果,可陈祎还是对九龙夺嫡的过程十分好奇。
陈祎没怎么看过《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因此对那段时间的勾心斗角没有一丝印象。
不过,陈祎了解康熙。
确切地说,黄龙士了解康熙,而陈祎又从继承自黄龙士的记忆里,确认了一个事实:自卑感很而且自尊心脆弱的康熙,很没有安全感。
而这就意味着一件事:那些在夺嫡中冒头的皇子,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在康熙看来,这些冒头夺嫡的皇子,都在盘算着一件事:盼着自己早死。
只是,眼下夺嫡的风暴还只是正在酝酿中的气旋,陈祎还有的是功夫研究自己的釉彩。
第三次雄起的葛二蛋,只是坚持了一年,就被使用了人海战术的康熙给怼死了。
而我大帝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