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接着说道:“解放前,兵荒马乱,后来有人出面组织民防团,年轻的村民们就自发入伙,又花了一年多时间修建了这个寨子,当作营房,正房那个堂屋就是首领们开会的地方。后来解放了,就没有了民防团,这个寨子就被政府重新分配给村民居住,现在生产队队长就住正房里,一早就带着壮劳力出门做活去了。”
一丹心想,老九七年前得到黑色石头的时候,石头是被一块麻布包裹着的,当时这块麻布就已经非常脆弱了,用力一捏都会变成粉末,那一定是经过了很多个年头才会这样,所以他更想了解的是这个寨子最早的时候的故事。
“爷爷,什么叫民防团?你给我们讲一讲解放前民防团的故事好不好?”一丹看起来一副很纯真的样子。
老人看着一丹,目光浑浊,似乎是在努力地回忆往事,经过三四十年的岁月沉淀,这段往事在老人的记忆里埋得太深太久,现在要翻出来晒一晒,很多碎片被遗忘了,老人不知道还能不能人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刚闹民防那会儿,我有二十多岁吧,那阵儿成了亲生了两个娃,也想着要参加民防团,没参加成,他们不收成了亲有娃的男人。后来民防团有二三十人吧,就住在这个寨子里,原来这个寨子没有围墙的,只有三四户人家,后来这里的主事又牵头翻修房子、建寨墙,我记得当时还在寨墙边搭了一个很高的台子,高出寨墙一大截,上边还可以站人。民防的团员们都帮着修,一年多的时间才修好。”
一丹他们还小,他们当然不知道,老人口中所说的民防团其实就是土匪,按照老人的说法,这里原本应该是一个匪窝。这样的匪窝解放前在西南地区有很多,他们一般都是打着民防的名义,成立的初衷确实也有当地土著山民不堪外界势力的骚扰,需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来自卫的原因,但是这样的组织都是民间自发的,不受管控,基本也没有什么纪律来约束成员的行为,时间长了难免就会去做打家劫舍的勾当,变成了真正的土匪。
土匪大多是由当地人组成的,在当地都有复杂的亲属关系网,所以他们一般是不会祸害当地人的,相反,为了获得当地人的支持,为了在年节走亲访友的时候自己的面子上好看,他们在打完秋风后还会时常给当地人一些好处,这就是所谓的劫富济贫,这样他们才能在亲友面前有吹嘘的资本,证明自己从事的是一份崇高的职业。
老人的旱烟吸完了,在地上磕了磕烟锅,重新取出一张晒干的烟叶,裹起来一头塞进烟锅里点燃,吧嗒了几口烟嘴,就有青烟从老人的嘴里冒出来。老人满意地眯起了眼,继续回忆起来。
“除了头领,其他团员每天也要下地劳动,在田里经常都能碰见。民防的团员都不让成亲,成了亲就不让在寨子里住,必须搬出去,只有开会的时候才能回寨子里去,他们管这个寨子叫营房,只有头领们的家眷才能留在营房里。头领们有枪,长枪短枪都有,团员们大多使火铳,这火铳药装多了容易炸膛,团员里有两三个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