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母子俩走远了,才又将那信拿出,这是天刚亮时,一小儿递与门房的。
只见那上面白纸红字潦草数字,触目惊心。——“昨日之礼如何?下次便要你项上人头!”
姚炳德眉间紧锁,盯着那落款处“岭南伍佰冤魂”几个字良久,将那纸丢在脚边暖炉里烧了个一干二净。
姚锦之没想到父亲竟这样狠心,宁愿他终身不嫁,郁郁老死也不许他和政敌结亲,不禁寒心。
他原先只是有些难过自己清白被一个孩子夺去,现在听了父亲的话倒让他赌起气来,干脆就独守空房一辈子,最差不过早逝而已。他自暴自弃得想。
至于其他,他一向顺风顺水,没遇过大事,有父亲主持大局,他便不再多管,此后报案,问询等全凭姚炳德安排。对外只说遇了劫匪,寻仇,结契之事再不让提。
——————————————
那日任行阳最终也没等到姚锦之。直到几天后才听说遇袭的事,忙去姚府探望。
门房只说公子受了惊吓,身体不适,不便见客。待要再问,便被婉拒了出来。若是以前,还有书箭可以替两人传个话,现在书箭也受了伤,任行阳也无法了。
又过了几日,坊间的流言渐渐不像话了。有的说安国府公子被强盗污了清白,又有的说是被仇家恶意结契了,还有的说是被尉家二公子救了,以身相许结了契,但不管哪种传言,都很是难听了。
任行阳越加担心,正要再去探望,姚锦之那边先派了个小厮过来,给任行阳带了一个小包。里面是一个锦囊和一封信。
信封一打开便有一股似有若无的香气飘出,并不是姚锦之常用的熏香,而是一股乾元的木香气。
任行阳皱起眉头,难道真的被结契了?
再看信上是姚锦之亲笔,说自己无事,只是这两个月都不能出门了,任行阳北上之前恐怕无法当面相送,因此托人求了平安符,遥祝平安。
还有一件事请他帮忙,就是当日幸得尉二公子相救,托他代为道谢,并将那个锦囊物归原主。
任向阳拿出信封里的平安符,外层金帛刺绣,一看就是出自皇家宫观的做工,其中的符箓想来也是国师亲手绘制,便仔细收了。又去看那锦囊,内中是个习武之人常用的扳指,心下便已猜了个大半。
任行阳自从信武府宴席上结识了几个平凉军将官,这几日便常常与他们聚在一处。听他们谈论北疆之事,耳濡目染间对军旅生活竟也心生向往。
他原打算去军队里混个半年一年就回来,现在却跃跃欲试,生出一腔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要让家里那个一向瞧不上他的老爷子刮目相看。
他再有一个月便要随军北上,偏这时候姚锦之出了事不能出门,想到以后要再相见就难了,便有些唏嘘。正好他走之前也要回一趟龙骑营结业,正可顺便把姚锦之托付的事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