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狮子大开口

作者:过关斩将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炭企业的职工,男同志55岁就可以申请退休。这个年纪还算是壮年,身体硬朗的话,再干十年也没有问题。”

“那行,我去打听打听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咱們多给点钱,争取找来几个。”赵金山开口答道。

……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最缺乏的就是高端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的留学生都走出了国门,但是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那时候“海归”还是稀缺动物。

很多人之所以成为“海归”,要么是为了回国创业,要么是作为外企驻华的高管而回国。

所以民营企业想要招聘高端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华为那种九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招聘高学历人才的企业,在当时更是寥寥无几。

国内院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除了进入到体制内的,大多是被外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所吸收。

当时的外资福利好待遇高,而且说出去倍儿有面子,自然是高学历人才的首选。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也不错,而且胜在稳定,也很受高学历人才欢迎。

至于民营企业,除非是给出几倍的薪水,否则很难有高学历人才加盟。

特别是煤炭行业这种属于传统行业的领域,专业人才基本上都是被国有煤炭企业所垄断的。

所有的国有大型煤矿,都办有专门的煤炭学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肯定会优先分配到自家的煤矿当中。

各矿业类的大学,也都跟各大国有煤炭企业有脱不开的干系,像是中国矿业大学,原本就是煤炭工业部管辖的,后来煤炭工业部撤销,又划归煤炭工业局管理。

国有各大煤炭企业,同样是煤炭工业局管理,所以矿业大学的毕业生,肯定是优先样国有大煤炭企业挑选,其中优秀的人才,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那些大企业给预定,哪里能轮得到民营企业。

这种人才的垄断,才是最麻烦的。

于是乎以赵金山的人脉关系,找了一个多月,愣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才。

大学里的那些教授,或者煤炭设计院里的研究人员,很多都是业内的专家,让他们偶尔来做一下技术支持还可以,让他们来民营企业长时间任职,可就不愿意干了。

至于国有煤炭企业的技术团队,赵金山就算是想要挖人,也不方便出手。更何况这种在国有企业工作时间久的,基本上一家人都在那里,人际关系也都在那里,未必愿意跳槽。

……

饭局上,赵金山脸色显得十分的阴沉,他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闷酒,然后开口说道:“李老弟,你上次说的那个技术团队的事情,恐怕要黄了!”

李卫东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连你都找不到合适的人么?那就说明国内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了。”

“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对方要价太高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