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泥柱插在淤泥里,让大蚝自己攀附。但是蚝柱密度是多少?挂多长合适?没有人研究过。
所以,我感觉这其中一定有文章可做。从三个点进入,成本大约可以降低50%左右,仅此一项就足以碾压所有的散养经营。
我需要的,是一家研究太平洋生蚝的水产研究机构,一片足够大的水域,一家专业生产浮筒的厂家,还有市政府的支持政策。
翌日
方案摆在丁总面前,他从未像今天这样惊讶过。温暖厚实的地毯上,他的脚步悄然无声。
“小郭,你想过这么做的后果吗?”
后果?
“义哥,后果不是赚钱吗?”
丁义秋背手而立,愁眉不展。回道:“我不否认你可以赚钱,甚至可以赚不少钱。钦江的大蚝产业年产量大约是25万吨,大约2.5亿公斤,按照6元一斤的价格,产值30亿。按照你的想法,2万亩养殖箱,高密度、大深度养殖,现代育种,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做到50%成本应该是可以的。甚至,做到30%也不奇怪。就投资来说,一个大型浮筒价格在10万左右,占地2公顷,2万亩就是600个,大约6000万投入。如果你的产量占全部的10%,产值3个亿;如果能占到20%,就是6个亿!哪怕你成本价卖出,也有3个亿!这笔生意当然是划算的。”
我沉默不语,因为我知道丁总只是在铺垫。
“可你有没有想过,在这种规模化养殖面前,几万蚝农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他们没饭吃怎么办?”
丁总看着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从没想过,丁总会关心那些蚝农,就像我从没想过他会突然给我30万,帮助我渡过难关。
“义哥……你让我怎么说呢。拖拉机淘汰耕牛,收割机淘汰人力和石磨,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我们开20节的集装箱货轮凭什么进航道就开10节?珠江口一个集装箱码头一年1000万标箱,凭什么我们才50万标箱?蚝农没饭吃可怜,那钦江人民gdp只有东部的十分之一,他们可怜不可怜?”
丁义秋苦笑一声:“你说话的语气倒有点像江秘书长了。”
“我觉得,他是对的。”
丁总叹道:“好吧!公司的财务状况你是知道的,我只能投1000万,其他的缺口需要你自己解决。”
“谢谢!谢谢义哥。”
“小郭呀!不要变成你师傅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