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这一点因为国人越来越多的崇洋媚外而消失得很快,而到过ri本回来的则赞不绝口,"四君子"在东洋居然被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就是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
不过,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我们深深感动;而竹的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我们引为同道。设想一下,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yin,ting拔劲节,清翠yu滴,婆娑可爱,既有腊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春兰翠se长存的高洁,还有秋菊"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傲气,并以竹本身那不屈的气节、谦逊的xiong怀、超凡tuo俗的个xing,那就是君子之风。"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设想一下,在琴棋书画之中欣赏梅兰竹菊一定是一种美的享受。
有一点值得提醒的,竹子可是多年才开花一次,居然能与那些年年争相斗艳的梅兰菊与之并列为"花中四君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关于竹,朱元璋那个乞丐皇帝写的很朴实、很大气:"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ri出,依旧与云齐。"创造了康乾盛世的玄烨在那首《闲坐咏竹》中写的很淡定,但实在不怎么样:"门外千竿细竹,窗前万朵鲜花。秋寒众se皆变,惟尔霜姿可嘉。"毛.泽.东1961年在一首写给周世钊的七律里写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yu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方志敏在革.命的艰难关头模仿朱元璋写下了气贯长虹的诗句:"雪压竹头低,低下yu沾泥。一轮红ri升,依旧与天齐。"而康有为在《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里写的却是高风亮节:"生ting凌云节,飘摇仍自持。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文徵明写的则是竹的意境:"分得亭亭绿玉枝,雨馀生意满阶除。凌霄已展疏疏叶,护粉聊营短段篱。肯信移来真是醉,不愁俗未不能医。人间此夜频前席,凉月虚窗更自宜。"
那个写过《燕山夜话》的邓拓这样写竹:"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那个当过国.家主席的湖北人董必武这样写竹:"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那个在翻.云.覆.雨、拨乱反正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叶剑英在他的那首《题竹》中说的倒是实话:"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xiong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杜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