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之后,世代深受皇恩,如今行事……咳咳……”
郑畋可能是说到了气处,话还没说完,就咳嗽不已。
钱留只能在一旁帮着顺背。
钱留顺背似有好转,咳了两声,便不再咳了。
郑畋抬手,让钱留收手,又继续道:“哎!吾生在长庆四年,历经穆、武、懿三朝,看着我大唐江山一步步走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吾肝胆欲裂,却有无能为力啊!”
“我辈人臣,亦不如先辈。愧疚难当,愧疚难当!”
郑畋说到激动处,又是猛烈咳嗽了起来。
在一边看着的钱留,一时间真是百感交集。
眼前这白发苍苍垂暮老矣的郑畋,让钱留想起了自己的恩师杨元朗。
杨元朗和郑畋一样,都是对朝廷失望到极点,又要用自己的一生去扶植这个让人心寒的朝廷。
这或许就是别人说的愚忠吧!
明知朝堂混乱,君主昏聩,也不肯谋反的忠臣。
咳嗽中的郑畋猛然抬头看向钱留,郑畋突然笑道:“你们这些后继之才,不肯为朝廷尽忠,我不怪你们。你们这辈人看不到,也不知道当年的大唐是何等的强大,当年的长安是何等的锦绣。”
“所以你们心里没有对大唐的依恋。”
“我不怪你们,真的不怪你们!”
钱留一时间,真不知道如何回答郑畋。郑畋的话,太让钱留摸不着头脑了。
他竟然直接说,钱留这群人不肯为朝廷尽忠。
这可是谋反的话,若是让田令孜的阉党听去了,那还得了?
可钱留也不敢打断郑畋,郑畋的话,虽然让钱留摸不着头脑,但钱留已经感觉到了郑畋说临终遗言的语气。
这让钱留又是百感交集。
钱留都不敢去想,若是唐朝最后的名臣郑畋也死了,这天下该乱到何等地步啊?
其实郑畋的话语也不难让人理解,如果钱留知道郑畋是把自己当成了他的接班人,钱留就能理解郑畋现在的感受了。
郑畋从钱留身上看到了希望,他看到的是一个光芒比他还要耀眼的年轻人。
也只有这个年轻人,才能在自己死后,继承自己的遗志,也只有他才能让大唐真正的延续。
所以在还未见到钱留时,郑畋一直都是这么期待着的。
这也是他堂堂宰相会在凤翔府下久等钱留的原因,可看到钱留后,郑畋失望了。
郑畋看到了钱留身边那位大学士的孙子成及,看到了他身后认钱留而不知唐朝的镇江军。
所以郑畋失望了,当他看到钱留的那一瞬间,他就得到了答案。
钱留虽是才俊,但恐怕不此生不会为大唐谋了。
所以才有了郑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