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1:釜山行(17)
从姜顺德成为连环杀人犯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存在价值便超过了案件本身。持有各类不同观点的人们更多地希望从他身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结论,进而让公民支持自己并抨击自己的对手。交锋不仅发生在法律领域,更在各个直接联系到国会的战场上进行着,所有人都试图用姜顺德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同一事件能成为两种截然相反意见的证据也算是一大奇观。在这种影响波及釜山之前,麦克尼尔依旧过着他的平静生活。姜顺德和他的日本同伙们还在接受审问,麦克尼尔的任务告一段落,他计划在工作之余和伯顿商讨怎样和身在美国本土的舒勒继续密切合作。扭转对难民不利的舆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麦克尼尔也从未认为自己在姜顺德事件中所做的一切能够协助任队长或是其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达成他们的目的,或许明日依旧有热心市民的棍棒落在他身上,又或者是他会被警察送进收容设施——担惊受怕只会让麦克尼尔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他认真地当着一名厨师,享受着异国他乡的别样生活。
“帝国军看起来用尽了手段,他们没有派人来韩国。”每当麦克尼尔回到住处时,他总会和伯顿讨论最近发生的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却可能暗藏危机的新闻,“我们还是应该更谨慎一些。”
流连忘返于夜店并忠心耿耿地充当保安的伯顿最近比麦克尼尔阔绰了许多,这多半是因为他发现讨好那些潜在的富有顾客比认认真真当保安人员更有前途。夜店需要用来活跃气氛的专业人士,伯顿很乐意扮演这一角色并和谈吐不凡的大人物们交流一些用于彰显见识和地位的心得。就算他从未有机会接触类似gdi理事长或是合众国总统这样的领袖人物,在中东卧底多年的伯顿总结出了一套规律,并尝试着应用它去对付韩国的大人物们。他不无得意地对麦克尼尔说,假如这样做能让他赚到更多的钱,他确实不会介意装成各种形象。
“你变了,伯顿。”麦克尼尔在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只剩下了喝冰水,“以前您可不是这样的……热衷于荣华富贵。”
“想要在韩国活下去,我们先要有钱。”伯顿一语中的,“乌托邦只存在于书本里,没钱的人是没有尊严的,看看那些躺在街道的角落里和小巷中垂死挣扎的难民吧。他们过去能活下来,只是因为合众国的光辉甚至照在流浪汉身上。”
但是,麦克尼尔一向以为让难民群体摆脱恶名更加重要。来韩国工作的外籍劳工(现今多半是没有合法身份的难民)不仅要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随时被警察抓走的风险,他们能够获得的薪水也只相当于从事同等工作的韩国人收入的一半左右。许多本地市民敌视难民,认为难民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并带来了更多的犯罪,由此引发的暴力行为很少得到警方制止。国会中似乎有一些国会议员主张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善待难民,但他们的提案无法得到广泛支持,韩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应对,没心思关注那些只能躲在角落里的人们。
“那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