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也不可能把全国上下都压在一个刚刚成立的二半吊子衙门身上。
后者则干脆被另外一个归顺的穿越者,一个叫做武文路的人民教师给定了调子: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这个人民教师还组织了一个评定委员会,对于明朝中叶以前的文人开始评价。
对于已经过去而且年代久远的文人主要是搜罗他的作品,弘扬他的事迹,对于过世未久的文人,如果被委员会选中,可以在先贤祠进行祭祀的话,那么他的家庭也将得到一定的慰问金。
倘若是在世的文人,那么很不幸,这份慰问金需要死了之后才发放,当然作品可以先拿来收藏。
为了防止评选的不公,也为了防止一些不孝后辈巧取讹诈。
武文路主张采用严格的制度,公平的审核。
这一举措当然得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高度赞扬。
虽然他们根本就不放心那群负责评审的人。
然而事情很快有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发展。
那群负责评审的人,竟然有1/3需要文人们评选选出。
顿时朝野上下的文人墨客们都炸了锅,争相讨论谁可以成为这个评审委员会的所谓委员。
与此同时,与这些文人还没有太过深厚关系的穿越者们,也被认为可以提供一部分公正,所以那些已经归顺的人,充当了另外1/3的委员名额。
最后1/3是由朝廷任命的。其中甚至还包括6个武将的名额,三个太监的名额,以及数张权力不等的一票否决权。
朝廷很多衙门都牵涉其中,为此还打了不少口水仗。
但武文路不等他们上任,就立刻利用手中的热度发出招贤榜,不但推出了先贤祠主营的基金产品,还直接发布招贤榜,阐明了建立学校的想法,并广招天下名儒!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皇帝和太子对这货都很满意,他也成为了实际上的先贤祠掌舵人。
与此同时,纪念碑也展开了它的行动。
首先,它以皇明钱庄为依托,不但都受基金产品和储蓄方案,还提供飞票、承兑这种跨越空间时间的兑换手段。最狠的是,由于皇帝笃信穿越者们的方案,所以它干脆开始发行一种新的大明治超。
在穿越者顾问们的恶趣味之下,这种纸钞被定名为金元券。
金圆券仿照后市的人民币采取不同的面额大小。但因为时代局限,需要承诺可以兑换金属货币。
因此,它的单位和从前的单位一样。
只是起步价是100文,不过最高面额却不是唯一的。
可以用来兑换铜钱的金元券,最高面额是100贯。兑换白银的则是1000两,兑换黄金的目前则只有50两。
兑换业务的基本流程参考大明通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