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第六十二章望舒

作者:都广建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可我的名字是月,十二律对应十二月,我喜欢这个。”

“你高兴就好。”

撸着巴掌大的狗子,望舒开始了自己在仓颉学宫的求学兼教学生涯。

她也不是头回求学加教学了,但还是忍不住为古妖的教材惊叹。

她见过的教学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人族主流那种,选择先贤著作的典籍当教材,一般来说,只有上层贵族有资格选择读那一卷,亦或是都读,下面的贵族都是能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根据兴趣爱好做选择?想太多,有书读就很不错了,根据兴趣爱好做选择,奢侈。

一方面因为书太少,另一方面也因为微言大义,一卷书往往能读一辈子,细细嚼烂,甚至有自己的想法。

百家学说大乱斗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为什么一百个人读一卷书能产生一百种分歧,并且为此打起来?

很简单,当你一辈子只能读一卷书,并且这一卷书所包含的思想非常的深奥,那么你读的时候为了读懂会被迫努力思考。

若什么都思考不出来,或是思考出来的东西根本没什么道理,那也就罢了,最多引起一时的关注,很快就会如朝露般退去。

然而,实际上这种模式之下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思考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并且听着就很道理,实际上也的确有道理。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学者会去给别人讲学,拉拢支持者,形成学说学派。

因为是真的有道理,所以也真的能长久的吸引人。

最终的结果便是百家思潮大乱斗。

第二种是正在兴起的辛国教学流。

自己找人编纂专门的教材,从百家典籍里抄合适的,自己写....教材越浅白越好,浅白到稚童可以轻易读明白它在说什么,内容越包罗万象越好,天文地理历史数算语言....凡是社会生产与秩序需要和可能用到的,辛筝全都加进去了。

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跟她和青婧一般涉猎多个领域还能学精,这对生活资源、脑力、智力与精力的要求太高了。

辛筝的做法是前几年学得杂一点,各领域都涉猎一点,判断更擅长什么,然后慢慢细分,官序的教材越到后面就越细。

这些年她见过的物种差不多都是这两款。

古妖自成一派。

自己编写教材,但莎草纸的产量比不上她改良的新纸,这限制了古妖的教材浅白,越是浅白,需要用的文字就越多,书写的文字越多,耗费的纸也越多。

因而古妖的教材同样走得微言大义的风格。

然后就是教材内容,与辛筝的官序是倒过来的,先分得很细,但越到后来就越杂。

望舒找了高年级的幼崽借了书,发现古妖将不同领域给汇总在了同一卷教材里。

又收集了所有教材一一对比,望舒顿时无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