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外的干活,而学习是要脱产的,父母不会允许一个半劳力去脱产学习浪费时间,也供养不起。
辛国的官序为学生包圆了吃穿和文具,再规定不让孩子读书,父母就得去坐牢,干掉了所有挡道的人和事。但神庙只提供教育,吃穿与学习用具都得自己负责。
因而神庙里读书的稚童更多的是贵族的旁支庶孽与那些家境尚可的庶人孩子,以及神庙收养的孤儿。
前者虽然是贵族,但贵族的资源分配并不均衡,一个贵族氏族,资源的大头都是给大宗的,而大宗诸嗣中嫡长又拿大头。
可以说是集中资源培养嫡长,后面的人得到的资源会少很多,与嫡支关系越远,分到的就越少。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出一个精英可以延续家族很多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杜绝近支旁支与大宗争。
人与人生来就不一样,贵族与贵族亦然,哪怕是同父同母也一样。
嫡长享有最好的资源培养,后面出生的,上层贵族会将之当豚养,反正不差钱,好吃好喝,不想学习就不学习,只要不和嗣子争,杀人放火欺男霸女,想怎样就怎样,反正压得下去。
中层的会提供好点的教育,但不会分到多少家产,下层贵族一般是后面生的孩子随便养,养到成年了再赶出去,什么家产都不给。
底层贵族非长嗣的孩子与中层贵族的庶孽,以及各级贵族中有一定地位的私生子们大多会选择到神庙接受教育。
贵族氏族有族学?
是有族学,但族学的教育是紧着大宗嫡嗣们的,简言之,除了少部分突变的先生,大部分先生对非继承人的孩子们的学习并不上心,而且教学进度是跟着继承人们的进度来的,旁的孩子们能跟上就跟上,不能跟上也无所谓。
族学的先生时不时会给承嗣的学生开小灶,这些学生回家后也同样有长辈继续开小灶。
这些是非继承人的孩子们不会有的。
学生很容易学着学着就将心态给学崩了。
没办法,族学里的先生都是分不到什么权力,然后被请来教导幼童的,积极性惨不忍睹。百家学派随便一个先生都比他们积极激情。
也能理解,前者是为了混口饭吃,把最主要的金主给伺候好了,饭碗也就稳了,而氏族族学的开销大头都是来自于大宗嫡支的无私奉献,后者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
氛围还不如神庙呢,神庙里的先生会对学习好的学生给予优待,但不甘心的话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成为先生的心肝宝贝,而在贵族氏族里,每个人的地位生下来的那一刻便已经固定了,除非前面的继承人死了,否则学得再好也不可能取而代之。
而且神庙到底搞教育搞了几千年,经验丰富,已经有了初步的根据学生学习进度进行分班的做法。
庶人稚童则是家境没好到能请先生,或是能请到先生,但先生的质量太差还不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