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前不久建立的第六军,第六军被辛侯给按在了兖州与沃西接壤的地方,或者说,辛侯就是为了第二道防线才设的第六军。
奖励不仅仅给了宜,别的人也都给了奖励,或进爵或加官,或者加官进爵,还有财帛上的奖励,着实是将每个人都给考虑到了。
细致周到得简直像是在跟每一个官吏军卒昭示存在感。
宜心里有点不安。
这时传诏官吏对表示了恭喜,神情间带着几分艳羡,告诉了宜一件事。
宜的奏章传回辛国后辛侯召开了朝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褒奖了宜临机应变的能力。
她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很严苛,但也不是让底下人完全不知变通,在不挑战原则底线时,只要达到目的,灵活一些她也没意见。
宜听了知道自己赌赢了。
辛侯过于严苛的制度律法令令官吏们无法鱼肉氓隶,但也令官吏们在做不少事时过于束手束脚,平时也就罢了,但遇到比较急的事情时还如此就有些问题了。
如何解决还得看辛侯究竟是更在意目的还是手段?
事实证明是前者,只要不踩过底线,那么她达到了辛侯在兖西南这边的战略目的,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人逢喜事精神爽,宜再去看当地氓隶徙卒都不生气了,不论民徙卒表现得多差,她都能保持心平气和并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最终通过学得最快的队伍奖励半只羊的方式深度挖掘了民徙卒们的学习天分。
同样精神爽的还有下面的军卒官吏们,精神状态影响工作效率,七城的事物很快便走上了正轨。
宜心情很好的去拜访巫真殿使者,询问对方辛国新政下的神庙风貌如何。
神庙已完全恢复了正常的运行,除了提供教育的对像被迫降到了四岁以下,四岁以上的所有稚童在官吏们清查完了人口统统扔进了用贵族宅邸改造的官序为辛国的未来努力学习。
使者看得不可思异。
财富被抄干净了。
十一税也没了。
理论上神庙是没法重新运行起来的。
看到宜的时候使者的神情很复杂,问宜:“那些父母哪里来的钱?”
让神庙重新运行起来的钱一半来自官府对教育事业的补贴。
官序因为包揽了学生所有的开销,让学生可以心无旁骛的投入学习,这么做的代价是金山银山投下去连个响都听不到,开源开得再快也追不上花钱的速度。辛侯只能节流,将及格线拉高,提高官序的淘汰率。
那些淘汰出来的学生不好吗?
挺好的,在切实的被辛侯捆绑加经济教育了读书能改变命运后,除非出生优渥,一生混吃等死也不愁吃穿,否则每个孩子都会或主动或被父母拿鞭子抽着主动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