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有两个选择:一是带着自己一成的钱财去陵光半岛生活与发展,二是留在辛国,但因为他们的身份,辛侯会觉得不安心,为了让辛侯安心,会没收他们所有的资财,一枚铜锱都不留。但拥有庶人的身份,老老实实的按规矩服完三年徭役后可参加官考,从军,但三代之内不可从事教育行业。
若是官员,也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动辞职,二是试用半年,看看工作能力如何,若是好,继续当官,若是不好,请自己卷铺盖离开。
非常不公平的区别对待,却也没办法,贵族与官员的情况不同。
贵族在当地经营数代数十代甚至百代,盘根错节,不杀干净根本拔不干净,包括没收所有资财。贵族的财富从来都不止明面上的部分,但抄家只能翻出摆在明面上的,藏起的那部分找到断气都不一定能找出来,只要手里有财富,这些人一定会搞事。但为了加快统一兖州的速度,辛筝只能做出妥协,总不能沃西的战争都结束了她这边还没搞定兖州。
官员们就好多了,非贵族的官员们都是游士出身,所谓游士,说白了,在当地没有任何根基,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国君。这也是为何很多国君都喜欢任用外来的士人,不喜欢用贵族,除了前者要的少,更因为前者不高兴最多挂印走人,踹了国君,跳槽找下家,贵族不高兴可是会政变送国君下黄泉的。
游士官员纯粹靠自身的才华立足,这类人对她的统治不仅没有伤害,反而是助力。
游士的出身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纯粹庶人,祖上可能有过贵族,但如今与贵族这一存在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大部分是庶人地主,少部分是家里有些特殊技艺的匠人,家境支撑得起求学,学成之后有政治诉求却没血统,又不肯重新投个胎。
第二类是非嫡嗣的庶嗣们,有血统,血统让他们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也只有教育,能不能分到家产完全看受不受宠,哪怕受宠,大头也还是嫡嗣们的,庶嗣也只能喝点汤,受宠的尚且如此何况不受宠的。
第三类是没落贵族,这是好听点的说法,不委婉的话,就是庶人。没落贵族又分两种,一种是家道中落,很穷,但因为祖上留下的书籍仍旧可以靠着长辈的教导与自学掌握知识;另一种是出身贵族旁支,虽然嫡支还是煊赫的贵族,但自己这一支因为太旁了已旁成庶人,却又没旁得分宗。
虽然贵族吹嘘自己的权力来自于高贵的血统,但真正信的只有愚蠢的氓隶,贵族自己心里非常有数,真相信自己的权力来自高贵的血统就不会有宗族族学这一存在。
宗族里社会地位高拥有财富多的嫡脉出大头,旁支里有钱的再出点,在家庙里建族学,虽然族学主要为出钱的衣食父母的孩子提供教育,但也会为没钱的旁支提供教育。贵族嫡支选从人心腹也多是从这些有血缘的同族旁支里挑,但贵族人口太少,需求也小,吃不下所有的旁支子弟,因而一部分旁支子弟最后还是得自己想办法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