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对费曼说:“你的路径积分和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的场论是同一会儿事情。”这对量子力学有很大影响。
蒙哥马利在跟戴森喝茶的时候,对戴森讲了关于黎曼猜想的事情。
戴森说:“黎曼函数非平凡零点的密度分布函数和量子统计里的随机厄密矩阵本征值的关联函数有关。也就是说质子的分布与量子系统建立起联系了。”
戴森推崇杨振宁的杨米尔斯场的学说,认为杨振宁的思想十分高明。
戴森如此优秀,戴森还提出震惊世界的戴森球。
在看到射电探测的一些知识后,戴森在想:“如何探测到外星文明?外星人会发达到什么程度?能够轻松的使用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吗?如果可以,那会使用到什么手段?”
卡尔达肖夫说:“真是人家外星人的事情,咱们地球人怎么能想出来?”
卡尔达肖夫是甚长基线干涉(vlbi)技术最早的提出者和推动者之一。这一技术依靠全球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协同干涉观测获得等效于地球大小望远镜的极高空间分辨率。正是该技术的应用让2019年能够一睹m87星系中心大质量黑洞的芳容。
戴森认为,地球人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也需要有轻松使用恒星的能力。
戴森对卡尔达肖夫说:“人类只能使用地球生物圈,在五乘以十的十六次方千克,能量大约在十的十三次方瓦的量级。如果是木星,大约是二乘以十的二十七次方千克,能量为四乘以十的二十六次方瓦。”
卡尔达肖夫说:“你这能量跨越了十二个量级,人类和工业的增长如果每年是以百分之一的话,那需要三千年。”
戴森说:“这对恒星寿命来说,只需要弹指一挥间。”
卡尔达肖夫说:“你的意思是要使用恒星?如何去实现?”
戴森说:“我计算了一下,把类似木星的行星解体,这也大约需要太阳八百年的辐射总能量。然后让这些物质形成一个半径为日地距离两倍的壳层来充分截获和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这个壳层只需要几米厚,也可以人类居住,是一种人造生物圈。”
卡尔达肖夫说:“但愿可以轻松的实现这一点。虽然吸引人,但这个东西没有用。”
戴森说:“可以作为观测外星文明来用。如果有戴森球这个系统,观测者看来,在壳层里的太阳的光学波会很暗弱,温度在200到300的壳层会在红外10微米波段发出很强的辐射。同时地球大气正好在这一波段附近透明,所以可以搜索具有超强红外辐射的天体以期发现外星文明迹象。”
卡尔达肖夫说:“这是个可以看到外星文明的好办法。不过你说的这个戴森球,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壳层,是一个大钢板吗?”
戴森说:“不见得,而且力学上不可能。也已是运行在不同轨道上的大量物体构成。至于如何建造我不知道,我